商洛日報(辛曉敏)周日早,我推著父親轉到商州區中學門前,看到馬路上警戒線橫豎交叉的繃著。交警、武警三三兩兩在那兒值勤,120車上的醫護人員就地待命。一群群人坐了一街兩行,有老年人、有中年人、有年輕人,我才想起今天是高考,看著他們個個臉上焦慮的表情。我大腦浮想聯翩,改革開放以來,大凡經歷過高考的人,對于高考,總是有一份特殊情結。12年寒窗,人生大考。高考倒計時,黑板上那個越來越小的數字,曾經讓多少人期待又緊張,又讓多少人挑燈夜戰的時間越來越晚。高考如輪軸,在悄然改變著一個人生命軌跡的同時,也隨著歲月變遷,留下了時代的印記。
使我想起33年前我在這所學校參加的高考情景!記憶里,高考那天跟平時上學沒啥兩樣。街上沒有交警執勤,也沒有家長陪考,更沒有120醫護人員待命。學校就像平常一樣考試,都是本校老師監考。學生坐在教室答題,紀律井然有序。一個教室兩個監考老師,前邊坐一個,后邊坐一個。記得考前母親只叮囑了我一句話:“我娃要爭氣考上學,到城里吃面面糧!”考完試就趕快回家幫大人干農活去了。那是剛剛恢復的高考,10年文革荒廢了知識分子,國家改革開放急需要人才!考上大學的確不亞于“鯉魚躍龍門”,不少考生在農田鋤地時拿到了錄取通知書,洗去兩腳泥就能接受“精英教育”。那時候,只要一腳踩進大學校門,人生道路便是一片光明;上大學不僅免費,而且還包分配。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漸推進,現在的高考已經不像當初那樣“一考定終生”了。但高考這個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大事還是心系著每一個考生的家長。高價預訂高考房,一家老小陪考,全副武裝候考……“我們比考生還緊張!”家長如此說!
臨考前一些考生和家長擠在電動門前,不時有人問保安何時才能進考場。更有些家長給孩子千叮萬囑:“不要粗心啊!”“一定要仔細審題啊!”“遇到不會做的題千萬不要慌張!”
終于等到開考!眾多家長苦苦守候于烈日之下,有些家長自帶報紙或蛇皮袋子在陰涼處“打地鋪”漫長的等待。不時聽到一些家長之間的交流:“我家孩子數學最沒有把握,多么希望今年題目容易些。”“我那孩子不愛學英語,害怕是跛子腿,讓孩子選擇題多蒙些。”“就怕孩子粗心大意把分丟了啊!”正是孩子考試,家長操碎了心!
我一個親戚的孩子今年高考,一家老小6口人傾巢出動,各有分工。他爺、婆負責在學校附近訂一個幽靜飯店,他外公、外婆負責定一個最近的車位,他爸爸負責車接車送,她媽媽負責準備考試要帶的東西。她媽媽說“我一晚未眠,就檢查了6次孩子要帶的東西,最擔心孩子把準考證忘了!”孩子埋怨地說:“這又不是和誰打仗哩!有這么興師動眾的嗎?”但高考是決定人生的重大事件,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還是要考慮周全才行啊!“家長今天的所有努力就是想要孩子在今天不留遺憾!”
這就是當今的高考,人們已習慣性地把高考特殊化。某小區,為保考生休息,物管竟然限時停運電梯。如果說這只是民間行動,那么現在所有考場為了保障高考幾乎做到無微不至,當地交警在考場周邊布置崗點,過往機動車輛禁止通行。之所以把高考看得如此之重,對很多考生來說,高考確實是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但絕非唯一的機會,說到底,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節點,一個新起點,而不是終點,不管是進入高校繼續求學,還是踏入社會參加工作,他們未來的路都還很長。在高考過后的漫長日子里,仍有很多更具價值的競爭機會。自己的孩子能否在這個漫長的競爭中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和榮辱不驚的心態,遠比一次高考的成敗更重要。馬云今天已成為很多青年的偶像,而他當初經歷三次高考也不過考了個專科,真正改變命運的機會都在他的“后高考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