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張昕 通訊員/黃劍波)到2015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200億元,網絡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超過10%……昨日,記者從惠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獲悉,繼在2013廣東(國際)電子商務大會上成功入選全省電商發展樣本城市后,《惠州市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規劃(2013-2020年)》也于日前正式出臺,計劃通過引進和培育一批電子商務龍頭示范企業、本地培育發展與全球資源整合相結合的方式,將惠州打造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省級或國家級電子商務產業集聚示范基地。
規劃目標 建設9大工程打造電商產業集聚示范基地
“惠州市因密集出臺多項配套政策、升級惠州產品網上展銷會電子商務平臺、成立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和協會、開建首個電子商務產業園等系列舉措,成功入列了2013廣東電子商務發展樣本的兩個城市之一。”惠州市經信局有關負責人說,為進一步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惠州市在此前《關于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的意見》等多項配套政策的基礎上,新出爐了《惠州市電子商務發展規劃(2013-2020年)》,以期為電商發展指明方向。
記者從這份全新的規劃中了解到,到2015年,惠州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將突破1200億元,網絡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超過10%;到2017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將超過1700億元,網絡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超過12%;而到了2020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將突破3000億元大關,網絡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也將超過15%,電子商務區域影響力顯著增強。
為實現上述目標,規劃提出了建設9大重大工程,包括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建設工程、電子商務平臺引進和培育工程、電子商務創業促進工程、惠貨網上行升級工程、加工貿易電子商務服務品牌工程、農業電子商務應用工程、旅游電子商務應用工程、電子商務啟蒙與人才培訓工程和物流配送協調創新工程。
其中,以電子商務平臺引進和培育工程為例,將通過引進阿里巴巴、京東商城、亞馬遜等具有良好合作基礎的大型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在惠州打造電子商務總部經濟,并結合惠州產業集群、專業鎮和專業市場特點,創新電子商務企業培育方式,優先支持在消費電子、紡織服裝、鞋帽箱包、家具照明、玩具工藝、旅游、農副產品等產業領域發展壯大專業性電子商務平臺。
產業布局 以中心城區為依托兩翼齊飛多點覆蓋
有了規劃目標,以及重點建設的方向,那么,具體的電商產業又該如何布局?
“我們計劃‘以中心城區為依托,兩翼齊飛,多點覆蓋’的區域布局規劃,形成‘以惠城區為依托,仲愷高新區與大亞灣開發區為電子商務產業聚集培育帶,全市各縣區覆蓋推行地方特色電子商務’的發展格局。”惠州市經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本地培育發展與全球資源整合的結合,產業的空間布局更加至關重要。
據介紹,作為惠州市中心區,惠城區將優先發展傳統服務業與電子商務結合的現代服務業,充分發揮其電子商務企業集聚效應,重點發展電子商務企業總部經濟、電子商務服務業,強化電商平臺、代運營、金融、教育培訓、咨詢服務、信用和認證服務等的核心承載能力,同時,以電子商務“三進(進社區、進市場、進商城)”為基礎,推動市區高端休閑、文化創意、金融商貿、旅游等服務型電子商務的應用普及。
除了惠城區的“中心”,仲愷高新區和大亞灣開發區將分別根據各自產業特色實現“兩翼”的電商集聚發展。
按照規劃,仲愷高新區將構建以電子信息等為主導的電子商務應用創新集聚區,利用現有產業、企業、產品等資源,引導傳統電子信息、新能源、數字裝備、醫療電子和現代服務業等產業企業開展和深化電子商務應用;大亞灣開發區將建設以石化、商貿物流及大宗商貿采購為核心的電子商務集聚區,推動石油化工產品和房地產等大宗商品交易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的規模化發展。
此外,惠陽、惠東、博羅、龍門等縣(區)也將圍繞各自優勢支柱產業,發展特色電子商務,如發展博羅的藥業、惠東的鞋業、惠陽的物流業等垂直型行業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力爭形成全市區縣多點覆蓋的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