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發布的最新“網購商品價格指數(aSPI)”顯示,今年5月份,中國的網購價格相比上年同期下跌1.7%。根據這個衡量通脹的新指數,報告預測中國經濟正面臨通縮風險。
據悉,阿里巴巴的數據基于一個固定籃子中代表性商品的價格,取樣于該公司旗下淘寶網和天貓商城平臺上銷售的10萬種商品。而該指數也表明,“大數據”將大大改變我們跟蹤經濟發展趨勢的方式。
對此,華南理工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副主任田翔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表示,伴隨著普通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上消費金額數量越來越多,且電商平臺上的消費人群和普通老百姓關系密切,交易內容具有一定典型意義,為未來解讀中國消費能力水平和預測經濟發展趨勢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和切入點。
不過,田翔表示,電商交易額在整個實體經濟中的比重偏小。僅僅通過分析其平臺上的10萬種商品的價格指數便得出通貨緊縮的結論有失偏頗。
稱中國經濟面臨通縮風險為時過早
與阿里指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國家統計局匯編的官方消費者價格指數。后者官方公布的5月份CPI同比上漲了2.5%。
這種差異的一個解釋是,官方CPI給了生鮮食品很高的權重。中國的食品生產屬于勞動密集型范疇,因此價格反映了明顯的工資增長。阿里巴巴指數中,制成品所占比重較高,而對于制成品而言,其生產成本中的工資比重相對較小。
田翔也認為,阿里巴巴顯示的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與國家統計局的統計結果有出入,主要原因是“統計口徑不一致,類目和范圍數據來源均不一致。”根據田翔分析,在國家統計局統計的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中,生鮮、食品等占據了很高的比重。而阿里巴巴的指數集中取樣于其平臺上銷售的10萬種商品,主要集中于服裝、電信等家用產品,并不能客觀反映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
報告還指出,中國并未處在一個螺旋式通縮狀態中。阿里巴巴自身的銷售業績證明了消費者需求的活力。2013年第四季度5290億元的總商品銷售額較上年同期增長了逾50%。但即便如此,整個生產和消費領域的價格下跌仍亮起了黃燈。
對此,田翔認為,阿里巴巴的數據主要取樣于其旗下淘寶和天貓商城平臺上銷售的10萬種商品,淘寶和天貓商城上的交易量僅僅只是電子商務交易量的一部分,此外,電商交易額在整個實體經濟中的比重偏小。僅僅通過分析其平臺上的10萬種商品的價格指數便得出通貨緊縮的結論有失偏頗。“相較于過去,當前中國宏觀經濟確實存在通貨緊縮的態勢,但是因此下結論稱中國經濟面臨通縮風險還為時過早。”
為預測經濟提供新視角
拋開數據預測經濟是否全面準確,阿里指數顯示了經濟數據演變的一個重要新方向,大數據的前景正在變成現實。
一切行為的網絡化轉變創造了大量的機會,企業可以挖掘利用數量龐大的消費者和企業行為的實時數據,而且這些數據覆蓋了各個領域。
利用招聘網站的數據可分析出招聘的發展趨勢,依據社交媒體的數據可真正洞悉消費者的信心,分析房地產網站的數據可知曉房地產市場的真實需求。業內人士指出,這些“大數據”都是衡量經濟強勁程度的重要指標。
而阿里巴巴的指數表明,大數據的前景正在變成現實。阿里指數顯示了中國經濟數據演變的重要新方向,“大數據”將大大改變我們跟蹤經濟發展趨勢的方式。
田翔表示,伴隨著普通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上消費金額數量越來越多,且電商平臺上的消費人群和普通老百姓關系密切,交易內容具有一定典型意義,為未來解讀中國消費能力水平和預測經濟發展趨勢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和切入點。
不過,田翔也強調,只有當電商平臺上所銷售的產品覆蓋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時,面越來越廣時,例如覆蓋旅游、農產品等品類時,未來”大數據”的形式才有可能為我們追蹤經濟發展趨勢提供新的方式。南方日報記者 彭琳 實習生 周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