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等因素影響,4月汽車工業核心地區上海、吉林等部分整車制造企業以及零部件企業陷入停產狀態,汽車產銷出現下滑。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表示,隨著5月疫情好轉,前期抑制的購車需求將得以釋放,同時國家有關部門及各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一些促消費政策,汽車主機廠也先后出臺幫扶措施,預期5月汽車銷量環比提升。
在推動汽車行業復工復產的同時,近段時間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密集出臺刺激汽車消費的舉措。比如,廣州增加3萬個購車指標、深圳增加1萬個購車指標。沈陽市政府投入資金1億元,面向在沈購車的個人消費者(戶籍不限)發放汽車消費補貼。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國汽車工業韌性強、市場空間大、梯度深,隨著疫情防控成效顯現,我們對供給和需求同步回升充滿信心,二季度的產銷損失有望在下半年得到彌補,全年有望實現穩定增長。
政策組合拳提振汽車消費
汽車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產業鏈長,帶動經濟增長的作用非常明顯。汽車也是居民重要的消費品,占社會總消費比重的10%左右。
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整個一季度,國內汽車產銷分別為648.4萬輛和650.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0%和0.2%,增速比1月至2月落后6.8個百分點和7.3個百分點,產銷形勢不容樂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稱,一季度行業同比增速明顯回落,主要原因是國內近期疫情多發,市場主體困難明顯增加,經濟循環暢通遇到一些制約,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
4月以來,汽車產業供需兩端繼續承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根據重點企業上報的周報數據推算,2022年4月,汽車行業銷量預計完成117.1萬輛,環比下降47.6%,同比下降48.1%;2022年1-4月,銷量預計完成768萬輛,同比下降12.3%。
現階段對汽車市場影響最大的因素主要還是疫情。本輪疫情在3月多點暴發,作為汽車產業重鎮的東北、江浙滬等地疫情防控形勢更是嚴峻,先后開啟封控管理。受疫情防控影響,物流受阻,一些零部件企業生產節奏被打亂,零部件供應出現短缺,致使華中、華南、東北等地的整車生產基地陸續出現停產情況。同時,封控地區的經銷商也停止經營活動,消費需求下降。
汽車作為提振消費的重要抓手,近段時間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密集出臺刺激汽車消費的舉措。4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鼓勵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各地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已實施限購的逐步增加汽車增量指標。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和充電樁建設。
4月21日,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透露,將鼓勵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深化汽車流通領域的改革,擴大二手車流通,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鼓勵地方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
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提出,“鞏固拓展重點領域消費,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新能源汽車和智能家電下鄉,推動品牌消費、品質消費進農村”。
各地也紛紛響應。廣東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廣東省進一步促進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包括鼓勵汽車消費、推動家電消費、發放消費券等。通知稱,5-6月期間,在原有基礎上,廣州增加3萬個購車指標、深圳增加1萬個購車指標,且各地不得出臺限制汽車購買的措施。
沈陽市商務局、市財政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汽車消費的實施意見》明確,在全市推出九項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其中一項措施是,市政府投入資金1億元,面向在沈購車的個人消費者(戶籍不限)發放汽車消費補貼。個人消費者在沈陽市汽車銷售企業購買非營運新車可向政府申領汽車消費補貼。
下半年汽車銷量有望正增長
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的推進以及促進消費政策的落地見效,汽車市場有望逐步回暖。
當前,一些企業陸續復工復產,受阻的物流也逐漸暢通。截至4月底,疫情影響嚴重的吉林、上海等地的汽車生產廠和汽車產業鏈企業大部分都開始復工復產,經銷商的經營活動也逐漸開展,汽車生產和銷售情況得到改善。
工信部搭建了汽車等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協調平臺,聚焦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逐一推動解決產業鏈企業反映的員工返崗、物流運輸等問題,著力保障上下游企業協同生產,以點帶鏈、以鏈帶面,確保重點產業鏈運轉順暢。
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28日,上海市首批666家“白名單”企業復工率86.8%,其中汽車制造行業整車及零部件配套企業復工率達77%,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等相關企業復工率91%。吉林省重點監測的50家骨干企業,復工率達98%。
華創證券指出,隨著疫情后復工復產以及物流重啟工作推進,預計5月零售和批發數據都將得到明顯恢復,并且在樂觀情形下,行業零售與生產的缺量有望在6月前補回,悲觀情形下為8月,下半年有望獲得大幅正增長。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也表示,5月隨著疫情好轉,前期抑制的購車需求將得以釋放。同時,國家有關部門及各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一些促消費政策,汽車主機廠也先后出臺幫扶措施。整體來看,預期5月汽車銷量環比提升,由于疫情的不確定性,銷量可能會有所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