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難而上 主動作為丨“早快準足” 積極財政政策靠前發力 幫助企業解決“缺錢”問題
一段時間以來,國際局勢持續動蕩,國內疫情多點散發,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經營困難增多。國家陸續推出一系列紓困政策,與社會各界形成合力,幫助市場主體攻堅克難,堅定發展信心。
近期,面對許多企業出現的資金短缺問題,我國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多措并舉,靠前發力,全方位支持實體經濟。
“早快準足” 積極財政政策靠前發力
對于企業來說,錢是最重要的因素。如何解決“缺錢”的問題,積極財政“早快準足”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起了大作用。
4月1日我國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正式實施,截至4月28日,已經辦理的退稅金額達6256億元,這意味著超過6000億元資金直接進入企業賬戶。
不僅如此,5月份,留抵退稅辦理進度再一次提速,將提前退還小型和中型企業存量留抵稅額,并將加快大型企業退稅進度,確保上半年大部分落地。
多方協同 “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今年的留抵退稅政策不同以往,不僅提前退付,而且實行存量退稅,還擴大了退稅范圍。資金量大,企業結構復雜。
時間短了,要求高了,怎樣確保這些政策精準落實到位,為企業減負紓困,幫助企業煥發生機?原來平行的各部門想出了提高效率的新方法。
在北京,鄒彭在當地稅務部門負責信息運維,他說大規模留抵退稅,從政策發布到落地,只有短短10天,他們是在與時間賽跑。
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稅務局信息中心主任 鄒彭:以前(系統升級)有也就是幾次,3次5次,這回僅僅3月份就做了23次升級。3月31日的晚上,安排了6個系統升級,確保了4月征期減稅退稅工作政策能夠及時落地。
闖完了“時間關”,還有更復雜的“市場主體關”,因為政策落地不能簡單“一刀切”。
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稅務局退稅減稅辦副主任 趙卉竹:納稅人的層次結構是多樣性的,每個企業的留抵金額也是不一樣的,一個企業都是一套方案。難度非常大。
系統調試好了,但是一下子這么多的錢從哪來?能否盡快到達市場主體?財政、稅務、人民銀行等多個部門組建了跨部門的工作協調機制,打通了資金的直達通道。
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稅務局收入規劃核算處二級調研員 楊冬瑞:我們也跟相關的稅政部門進行溝通,根據測算的情況,再跟財政部門溝通協調,來確保財政部門及時將退付的資金落實到位。
北京市財政局預算處副處長 黃一帆:按照財政部下達專項資金的政策安排,第一時間制定專項補助資金的分配方案,按程序報批報備后,當天就下達完畢,同時,我們按照逐月預撥,滾動清算的庫款調撥要求,及時將庫款預撥各區。
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副主任 王晉:各級國庫部門開辟退稅綠色通道,安排專人優先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業務,實現即來即審即辦,確保退稅資金在第一時間全部直達企業。
今年我國已經出臺20多項稅費支持政策
除了留抵退稅,今年我國已經出臺了20多項稅費支持政策,對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進一步加快出口退稅等眾多政策措施,正在加快為市場主體“輸血”,積極發揮著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促進外貿平穩發展的重要作用。
就在半個多月前,稅務總局、商務部、海關總署等十部門聯合制發文件,減輕出口企業負擔,加快出口退稅進度,給今年遭遇了疫情沖擊的出口企業注入了強心劑。
一線調研:“我的面前始終有一束光”
在福建,就有這么一家小企業,疫情沖擊讓企業一度困難到發不出工資,但是老板卻樂觀地說,“我的面前始終有一束光”,是什么讓企業堅定信心?
在福建南端的海島東山縣,一個小型家具廠的木材產品主打北美市場,這幾年生意一直穩定,可是在今年三四月份公司采購原料的關鍵節點,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導致物流受阻,資金流壓力劇增。同時受疫情影響,今年出口海運費上漲近一倍,算上原材料和人工,企業總成本上漲近70%;另一方面,出口貨柜緊張造成訂單發貨延長,回款遙遙無期。
福建省凱瑞發家具有限公司總經理 姚元福:越是困難的時候,我們當老板的越要冷靜,當務之急要盡快想辦法,找出路。
眼光放長遠,生產不能停。為了讓員工安心工作,老姚四處奔走,向朋友尋求資金援助,還向供應商申請延遲支付200多萬元的原材料款項。就在企業奮力求生時,4月初,當地稅務部門發現了老姚的困境,他們馬上行動起來,利用“銀稅互動”幫老姚對接銀行,獲得300多萬元的信用貸款,同時加快審批出口退稅,幫老姚拿到了累計220萬元的退稅款。
國家稅務總局東山縣稅務局局長 陳振忠:根據企業特點,幫他們用好用足國家政策,更加精準地解決資金流問題,緩解他們的壓力,與企業共渡難關。
熱乎乎的政策,熱乎乎的資金,對于老姚來說,這不僅是雪中送炭,更是絕處逢生。最近,隨著物流、海運的持續改善,四月底,他們終于拿到了60多萬元的回款,幾天前又發出了50多萬元的貨品。一切正在好轉,這讓老姚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福建省凱瑞發家具有限公司總經理 姚元福:國家已經給了我們很多幫助,有些困難我們還得想辦法自己克服。困難是暫時的,我感覺面前始終有一束光,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照耀著我。
一季度六大銀行新增普惠小微貸款超8000億元
今年以來,穩健的貨幣政策也提前布局,全方位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最新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六大銀行普惠小微貸款余額新增已達8503億元,超過全年任務的一半。
截至3月末,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比去年底分別增加1760億元、2798.6億元、1314億元、1504.7億元、328億元和798億元。按照國家要求,今年國有大型銀行新增普惠小微貸款將達到1.6萬億元。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董希淼:一方面是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引導商業銀行將更多的資金投放給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三農”主體;另一方面,經過幾年的連續快速發展,銀行尤其是大型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探索和積累了較多的經驗和辦法,提高了對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的服務效率。
多家銀行近期還主動出臺措施,加大對線下零售、住宿、餐飲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小微企業紓困支持力度;保障對小微企業信貸支持的穩定性;承諾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對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續貸、調整還款安排等服務,并免收罰息。多家保險機構推出保險產品,為因疫情停工停產造成的企業財產損失、營業中斷造成的利潤損失等提供保險保障。
此外,多家銀行近期已經開始受理個人客戶因疫情影響而提出的房貸、信用卡延期還款申請。
浙商銀行零售銀行部總經理 陶嶸:因疫情被列為中高風險區域而無法工作、被感染或被隔離、參與抗疫等原因造成暫時還款困難的,經客戶申請,我們可以提供個人住房按揭和個人消費貸款、信用卡等的延期還款服務,寬限期最長是3個月。
一線調研:一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絕處逢生
再貸款是中國人民銀行一項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今年4月,人民銀行設立總額度2000億元的科技創新再貸款。可是這政策怎么落地?科技企業怎么能拿到這筆錢?
江蘇常州的恒豐特導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近幾年發展迅速。不久前,當地突發的疫情一下子打亂了公司的運營。
常州恒豐特導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部主任 楊念喜:以前從早上8點到晚上5點之間全天發貨,現在只有下午發貨,只能發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常州恒豐特導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鼎彪:貨發不出去、物流進不來,占用了我們大量的資金,將近七八千萬(元)。
面對疫情的影響,江蘇銀保監局要求各家銀行主動對接企業,這家企業資金鏈緊張的情況很快出現在了銀行的信息庫里。而此時,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創設科技創新專項再貸款,對照新政策,通過資格審查等,中國銀行江蘇分行迅速為企業批復了6000萬元的貸款額度,首批500萬元資金已經發放。
根據政策,商業銀行向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發放符合條件的貸款之后,央行的科技創新再貸款將按貸款本金60%的比例向銀行提供資金支持,利率為1.75%。因此,恒豐特導這次的貸款利率由往年的4.8%降到了3.5%。
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公司金融部總經理 陳松:到目前為止,江蘇中行科技型企業的貸款余額比年初新增了接近100億元。
除了低息貸款,恒豐特導還獲得了政府的稅費、社保減免、專項基金扶持等多項支持。企業4月份的銷售已明顯提升,接近了去年同期水平,企業經營快速步入正軌。
精準發力 金融助力經濟穩增長
今年以來,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加大穩健貨幣政策的實施力度,幫助企業紓困發展的同時,有力支持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近期,央行通過前瞻性降準,增加金融機構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加大流動性投放力度。此外,還推出2000億元科技創新再貸款、400億元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1000億元再貸款額度專門支持煤炭開發使用和增強儲能,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下一步,對餐飲、文旅等困難行業企業,加快動產抵質押和信用貸款產品開發;對公路物流運輸及倉儲等企業,加快落實1000億元再貸款政策,合理支持車貸展期或續貸等措施同步推出。
銀保監會先后出臺舉措,要求金融機構全力支持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強化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明確提出對于因疫情影響貨車司機償還汽車貸款暫時存在困難的,金融機構應視情況合理給予延期、展期或續貸安排。鼓勵大型銀行和優質上市銀行,釋放更多信貸資源,助企紓困,穩定經濟大盤。(總臺央視記者 張勤 王琰 王雷 王楠 杜雷鳴 張昊 張博 北京臺 福建臺 浙江臺 江蘇臺 常州臺 廣東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