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25日消息(記者焦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在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出33條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后,金融監管部門也密集發聲,引導金融機構全力以赴加大貸款投放力度。央行官網昨天(24日)發布:本周一,兩場貨幣信貸形勢分析會相繼舉行,聚焦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部署加大貸款投放力度。
這次召開的主要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會,是今年首場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會。去年8月和12月,央行兩次召開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信貸支持力度。
今年一季度,貨幣信貸保持平穩增長,有力支持了今年經濟金融平穩開局。不過,受國內外超預期因素影響,近期經濟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4月以來,信貸需求較弱,大量流動性淤積在銀行間市場,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有效融資需求明顯下降。
對此,會議提出,金融系統要用好用足各種政策工具,從擴增量、穩存量兩方面發力,以適度的信貸增長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根據會議精神,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的發力點各有側重。具體來看: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銀行要充分發揮補短板、跨周期調節的作用,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要主動發力、多作貢獻,股份制銀行要充分挖掘潛力,大型城商行要發揮區位優勢,共同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表示,各銀行機構要在“穩信貸”促“穩增長”中切實發揮作用,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因為現在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容易降低,對信貸投放來說會比較謹慎。所以接下來在這些方面都需要金融機構能夠很好的將金融工具支持實體經濟這件事情把它做實、做好,同時也需要改變一些流程理念?!?/p>
同一天央行召開的全系統貨幣信貸形勢分析會也要求,在落實好已出臺政策的同時,抓緊謀劃和推出增量政策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全力以赴加大貸款投放力度,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積極挖掘新的項目儲備,聚焦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快對接新的有效信貸需求。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劉瑞認為,這有利于推動信貸平穩增長,促進投資加快回歸正常軌道,促進經濟發展,“它的用意是疏困,因為疫情還有世界經濟的復蘇緩慢,種種原因導致了國內資金運作方面的困難。作為宏觀調控的手段之一,貨幣政策要發力,從一種中性政策姿態調整為積極的擴大需求這樣的姿態。這個措施出臺以后,我覺得不是大水漫灌,是針對特定的行業和一些特定的資金需求,提供了一些寬松的政策工具來促使資金更快地流轉起來,促進經濟發展?!?/p>
兩場會議共同提到,要聚焦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主要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會更是明確要求,要圍繞中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能源保供、水利基建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同時,會議提出,支持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貨車司機貸款和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個人住房、消費貸款等實施延期還本付息。對此,劉瑞分析:“對于當下受疫情沖擊影響比較大的行業,比如零售行業、批發行業,還有餐飲業、旅游業等,給予金融支持也是應該的。這些行業對社會就業、穩增長,非常值得加大力度支持。”
連平指出,此次信貸支持的重點領域,也突出支持了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點領域和行業,有利于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連平說:“像綠色發展、科技創新,高端制造,還有跟民生有關的一系列領域,都是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甚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重點發展的領域,也是我們國家經濟結構調整以及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發展的領域。近年來,這些領域的信貸投放增速通常是明顯高于平均信貸投放增速的。在當前情況下,特別強調還要很好支持這些領域,能對我們國家高質量發展和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增長,達到未來的發展目標發揮重要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