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嚴重的通脹問題,考驗著越來越多國家的經濟。
當地時間6月7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參議院財政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美國通貨膨脹正處于“不可接受的水平”。
耶倫稱,俄烏局勢正在對全球的能源和食品價格產生影響,美國不是唯一經歷通貨膨脹的國家,在全世界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都可以看到這一點。
在法國,由于通貨膨脹問題持續,越來越多民眾使用消費信貸。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與去年相比,今年以來法國消費信貸的使用增長了近9%,與新冠疫情暴發之前相比增長近10%。
俄羅斯總統普京倒是7日在俄經濟問題工作會議上表示,俄經濟形勢發展態勢良好,通貨膨脹得到有效控制,自5月下旬以來,物價停止上漲。但問題是,以年度指標來看,截至5月27日,通脹率仍高達17.4%。
……
近日,世界銀行推出了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預計明年全球通脹將有所回落。但報告也指出,很多經濟體的通脹水平可能仍會高于通脹目標。
該報告還稱,如果通脹持續居高不下,而有關國家采用如同解決20世紀70年代滯脹那樣的政策措施,則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急劇下滑,一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可能會出現金融危機。
世行認為,在全球經濟遭受新冠大流行重創的背景下,俄烏沖突使形勢雪上加霜,全球經濟放緩,可能正在進入一個漫長的增長乏力、通脹高企的時期。這導致滯脹風險上升,可能給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經濟體帶來傷害。
該機構預計,全球增長將從2021年的5.7%下降到2022年的2.9%,遠低于今年1月預期的4.1%。由于俄烏沖突仍會繼續擾亂經濟活動,而此前被壓抑需求的釋放逐漸完成,加之多國收緊財政和貨幣政策,預計2023年至2024年的增長率仍將大體保持在這個水平。由于疫情和軍事沖突的破壞,今年發展中經濟體的人均收入將比疫情暴發前的趨勢水平低近5%。
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說:“烏克蘭的戰爭、中國的疫情、供應鏈中斷以及滯脹風險正對經濟增長造成沉重打擊。對許多國家來說,經濟衰退將難以避免。”
馬爾帕斯稱,市場是向前看的,因此鼓勵生產、避免限制貿易是當務之急。為了解決資本錯配和不平等問題,需要在財政、貨幣、氣候和債務等多個政策領域做出改變。
世界銀行預測局局長阿伊汗·高斯表示:“發展中經濟體必須在確保財政可持續性與減輕當下的多重危機對最貧困人口的影響這兩方面保持平衡。清晰地傳達貨幣政策決策、充分利用可靠的貨幣政策框架并保護央行的獨立性可以有效地錨定通脹預期,降低為實現控制通脹、促進經濟活動的特定效果而需實行的政策緊縮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這份報告將當前全球經濟狀況與20世紀70年代進行了對比,但世行也指出,現在的形勢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美元處于強勢,和70年代的美元嚴重疲軟形成鮮明對比;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幅度比20世紀70年代要小;主要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總體狀況良好。更重要的是,與20世紀70年代不同,穩定物價現在已是發達經濟體和許多發展中經濟體央行的明確使命,其中很多國家過去30年里在實現通脹目標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