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圓
歷時近5年,中天金融“蛇吞象”收購仍無結果。
6月17日晚,中天金融發布公告稱,公司以現金方式購買華夏人壽21%-25%股份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尚在進程中,尚未形成最終方案。
早在2017年11月,中天金融與北京千禧世豪、北京中勝世紀簽訂框架協議,擬以310億元收購華夏人壽21%-25%的股權,并且支付了70億元定金,相當于中天金融近四年凈利潤的總和。
資料顯示,中天金融是貴州省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貴州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實際控制人是前貴州首富羅玉平。
中天金融近年來業績并不理想。2021年,中天金融發生巨額虧損64億元,旗下中融人壽也虧損65億元。
收購華夏人壽仍在進行
中天金融收購華夏人壽,是保險業有名的“蛇吞象”案例。數據顯示,2017年,中天金融總資產為762.29億元,凈資產為157.1億元;而華夏人壽同年總資產已經達到近4800億元,凈資產也達200億元。據華夏人壽財報,在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總資產已經高達5006億元。
2020年7月17日,銀保監會發布的公告顯示,銀保監會派駐接管組對華夏人壽實施接管。2021年7月16日,銀保監會發布公告稱,延長華夏人壽接管期限一年,自2021年7月17日起至2022年7月16日止。
今年5月5日,深交所向中天金融下發問詢函,要求中天金融結合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最新進展情況,說明相關交易是否存在無法達成的風險,中天金融擬采取的消除保留意見涉及事項的舉措。
對此,中天金融表示,公司已支付的華夏人壽股權交易定金70億元的后續計量主要受交易進展的影響,如果交易最終未能達成,則公司可能收回定金、也可能面臨定金無法全額收回的風險。“根據2022年7月華夏人壽接管到期情況,尋求各方努力推進收購事項,或者收回已支付的交易定金70億元。”中天金融稱。
5月13日,在貴州轄區上市公司2021年度業績說明會暨投資者集體接待日活動上,中天金融高管表示,公司始終密切關注華夏人壽相關事項進展,將根據2022年7月華夏人壽接管到期情況,積極與監管機構、交易對方等相關部門和單位匯報、溝通及協商。
2021年巨虧64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中天金融是貴州省首家上市公司,前身為中天城投,主營業務為房地產相關;自2014年開始全方位布局金融業務,陸續控股中融人壽、海際證券(現中天國富證券)等。
中天金融年報顯示,2021年,受外部環境以及公司自身因素影響,公司經營業績不達預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6.50億元,同比下降16.1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4.16億元,同比下降1221.92%。利潤的下降主要源于計入損益的借款費用增加、地產業務銷售毛利率下降、計提大額商譽減值準備及大額預期信用損失等資產減值準備。
子公司中融人壽業績也十分“慘淡”。2021年,中融人壽實現營業收入140.96億元,同比增長14.99%,凈利潤虧損卻高達65.36億元,相比上年盈利2.59億元,同比大降2624%。
目前中融人壽已處于“資不抵債”狀態。截至2021年末,中融人壽的總資產為682.84億元,較2020年末增長了32.72%;凈資產為-33.33億元,較2020年末的31.66億元大幅縮水205.27%。
收購華夏人壽股權仍無進展,70億元交易定金也未能收回,可能為中天金融的業績再潑一盆冷水。
信永中和對中天金融2021年財務報表發表意見,認為最終可收回金額無法估計,截止2021年12月31日應當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金額可能超過合并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水平15000萬元,對公司財務報表的影響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