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賀覺淵
7月6日,人民銀行再度開展30億元逆回購操作。根據央行公告內容,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當天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7天期30億元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維持在2.1%。由于當天有1000億元逆回購到期,故單日實現凈回籠970億元。本周以來,央行已連續3天開展7天期30億元逆回購操作,共凈回籠3010億元。
專家指出,當前流動性較為寬松,央行在過去3天的逆回購操作不能反映出貨幣政策已經有所轉變,但可能以此向市場釋放出“控杠桿”信號。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貨幣政策或進入重新觀察和評估階段,政策傾向的變化還有待觀察。
央行連續散量逆回購
跨過半年時點后,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回歸常態,疊加6月地方債已實現放量發行,市場普遍認為7月初的流動性壓力較小。但與往常央行在月初采取大額資金回籠或常規的100億元逆回購操作不同,央行在7月4、5、6日連續3天開展了30億元逆回購操作。
在二季度貨幣政策保持較為寬松的流動性以及偏低的資金利率后,經濟運行逐漸從疫情沖擊下走出,市場由此開始擔憂流動性是否將進入拐點。同時,近期豬價攀升使得市場對通脹的預期開始走高,央行是否會在三季度施策穩定物價也受到熱議。
“進入疫后復蘇期,寬松政策是否退出與流動性是否退潮牽動著市場的神經。”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靜靜表示,7月4日短端國債收益率迅速上行,即說明市場開始交易貨幣政策回歸中性的預期。
雖然近年來央行采取100億元以下逆回購操作的情況不多見,但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重點“在價不在量”,操作量較小的核心原因是季初銀行間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資金缺口和流動性需求本身就不大,并不代表央行收緊流動性。
實際上,央行已在2021年一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強調,市場在觀察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時,應重點關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中期借貸便利利率等政策利率,以及市場基準利率在一段時間內的運行情況,而不應過度關注央行操作數量,避免對貨幣政策取向產生過分解讀。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6日,銀行間存款類金融機構7天期質押式回購利率(DR007)報1.5577%,遠低于7天逆回購利率2.1%,反映出流動性仍較為寬松。
貨幣政策或進入重估期
僅通過央行在過去3天的逆回購操作尚不能說明政策傾向的改變,但在多位專家看來,央行散量逆回購或旨在傳遞“控杠桿”信號。
Wind數據顯示,自4月以來,銀行間質押式回購成交量已從4月1日的4.05萬億元提升至7月5日的6.11萬億元高位,市場加杠桿傾向有所顯現。
廣發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劉郁表示,在央行投放30億逆回購之前,6月末銀行間隔夜利率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季節性波動,這與較高的杠桿資金需求不無關聯。而30億逆回購操作可以間接“提醒”債市較高的杠桿率。
日前,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2年第二季度例會指出,要統籌抓好穩就業和穩物價,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
在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看來,央行近日的逆回購操作,或指明后續貨幣政策將回歸本輪局部疫情前的寬信用目標,操作模式也將從危機模式向常規模式切換。進入下半年后,宏觀調控政策料將進入觀察和重估階段。
對于后續貨幣政策的變動,劉郁指出,后續還需進一步觀察央行30億元逆回購操作是否延續,觀察央行逆回購投放是否將放量對沖7月中旬的稅期,以及觀察7月下旬跨月前后資金利率變動情況。
李超認為,當前貨幣政策仍以穩增長保就業為首要目標,維持穩健略寬松的政策基調,核心仍在寬信用。但隨著經濟回暖、就業市場改善,預計調查失業率數據逐步回落,保就業目標將逐步退出央行首要目標。下半年央行的首要目標或將由穩增長保就業切換為物價穩定,貨幣政策基調也將因此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