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我國消費市場正迎來強勁復蘇。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下簡稱:社零總額)約為21.04萬億元,同比下降0.7%,降幅較1-5月份收窄0.8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6月份社零總額數據全面回暖,在5月份復蘇的基礎上再度反彈,同比增長3.1%。
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上半年社零總額整體超預期。下半年,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進一步向好以及諸多防疫政策調整,減少了人們旅游出行等線下消費的限制,消費市場有望進一步復蘇。可以說,消費市場探底回升,后續有望迎來一波反彈。
疫情防控向好,社零總額呈V形走勢
上半年,社零總額整體呈現V字形走勢,前2個月增幅為6.7%,3~5月份增幅分別達-3.5%、-11.1%及-6.7%,6月份則回漲至3.1%,呈現明顯復蘇態勢。
付一夫認為,上半年社零總額整體超預期,特別是在5月份社零總額降幅收窄的基礎上,6月份實現了同比正增長,且3.1%的幅度不低。這說明多地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大面積解封,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物流運輸進一步通暢等,都促進了6月份社零總額數據的探底回升。此外,也與一系列促消費、穩增長政策落地成效逐漸顯現有關。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6月份居民日用品銷售動能增強,非必選消費品等服務需求明顯回暖;汽車等大宗商品銷售表現強勁,并帶動石油及制品銷售回升,主要原因包括國內疫情受控,居民生活秩序加快恢復,此前受疫情散發抑制的非必選和服務消費需求得到釋放;其次,中央和地方出臺多項促消費政策措施,活躍了消費市場,助力消費需求回暖。
汽車消費強勁復蘇,餐飲收入仍負增長
分結構來看,汽車消費成為拉動6月份消費回暖的“大功臣”。數據顯示,6月份,汽車類消費額達4551億元,同比大增13.9%,遠高于當月社零總額的整體增幅。
付一夫分析稱,背后原因包括我國出臺的多項促汽車消費政策落地成效已現,同時,隨著復商復市持續推進,人們的汽車消費需求得到進一步釋放。
今年以來,我國出臺了多項促汽車消費政策,其中,6月1日起實施部分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購稅政策,在實施首月便減征車購稅71億元,減征車輛高達109.7萬輛。
汽車消費之外,上半年糧油、食品類及中西藥品類的消費同樣呈現出強勁增長態勢,同比分別增長9.9%、9.7%。
不過,一些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消費,如餐飲收入仍出現負增長,上半年同比下降7.7%,6月份同比下降4%。
值得一提的是,為促進餐飲消費進一步復蘇,多地發布紓困措施,今年7月起,北京將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方式,發放1億元餐飲消費券;鄭州鼓勵餐飲企業有條件地開展外擺服務,提高餐廳營業額。
此外,受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影響,上半年家具類消費同比下滑了9%,6月單月同比下降6.6%。
下半年消費復蘇,餐飲、文旅反彈在望
展望下半年,專家對消費市場復蘇持樂觀態度。
付一夫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整體而言,下半年,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進一步向好以及諸多防疫政策調整,減少了人們旅游出行等線下消費的限制,消費市場有望進一步復蘇。同時,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人的消費意愿被壓抑,壓制越久,反彈力度也會越大,特別是受疫情影響較重的餐飲、文旅等行業,后續都有希望迎來比較不錯的修復。此外,下半年十一長假有望發揮假日效應,吸引人們出行,進行旅游消費,這對消費市場也會有拉動作用。消費市場的至暗時刻已過,后續肯定會迎來一波比較可觀的反彈。
周茂華則認為,下半年預計消費進一步回暖,主要原因包括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向好,生活秩序持續恢復,居民非必選商品和餐飲、出行等消費將逐步恢復元氣;其次,國內就業市場逐步改善,疊加政府出臺綠色智能家電下鄉,新能源汽車促銷,部分城市派發消費券等措施,以及下半年樓市銷售有望逐步回暖等積極因素,都有望促進國內消費信心提升,消費需求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