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 陳輝
骨科創傷類耗材是骨科手術中臨床用量較大、采購金額較高的耗材之一。繼人工關節之后,這一高值醫用耗材也進入帶量采購,并將于10月1日落地廣東,平均降價83.48%。這也標志著骨科創傷耗材進入“低價時代”,骨傷病患者的手術治療負擔將有效降低。這是記者19日從廣東省醫療保障局官網獲悉的。
17個省份組團帶量聯采
廣東省醫療保障局官網發布《關于做好京津冀“3+N”聯盟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帶量聯動采購和使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顯示,本次集中帶量采購品種為京津冀“3+N”聯盟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帶量聯動采購中選產品,采購周期從2022年10月1日起至2023年9月30日,周期為1年。采購主體為省內通過國家組織醫用耗材聯合采購平臺已填報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需求量的公立醫療機構(含軍隊醫療機構)和醫保定點社會辦醫療機構。
記者了解到,京津冀“3+N”聯盟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帶量聯動采購于今年年初啟動,包括廣東省在內的17個省份“集結”,組成迄今最大骨科創傷類產品帶量采購聯盟。而就在去年7月,河南牽頭12個省份已完成一輪創傷類產品聯采。兩者相加,覆蓋了內地大部分省份。行業內認為,骨科創傷類產品雖未正式進行“國采”,卻在兩大聯盟的接連動作中,以另一種方式完成帶量采購之路。
京津冀“3+N”聯盟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帶量聯動采購于3月份公布中選結果。據此前報道顯示,共89家企業的20026個產品中選,聯盟地區協議采購總量108.57萬套,平均降價83.48%,中選價格最低為5.51元(淺螺紋螺釘-2),最高2059.96元(跟骨髓內釘)。
根據《通知》,廣東省此次帶量采購的產品包括接骨板及配套螺釘、髓內釘及配件、中空(空心)螺釘等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
支持臨床選擇多樣性
《通知》中要求,在采購周期內,醫療機構要完成協議采購量,超出協議采購量的部分,優先使用中選產品,中選企業仍需按中選價格進行供應,直至采購周期屆滿。采購周期內,如其他地區帶量采購中選價格比本次帶量聯動采購中選價格低的,實行價格聯動。
有骨科醫生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臨床中會遇到一些復雜病例,集采耗材可能無法滿足患者個性化的需求,對于可以擇期手術的患者,醫生會在醫院完成中選產品的協議采購量后再用非中選產品為患者進行手術。
此次省際聯盟采購以“帶量聯動,雙向選擇”的方式開展,既堅持招采合一、量價掛鉤,又支持臨床選擇的多樣性,尊重醫療機構使用習慣,保障臨床使用的延續性。
專家表示,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集采的落地,標志著骨科醫用耗材市場集采進入新階段,通過省際大聯盟之間的價格聯動重塑新的價格標尺,有效降低了骨傷病患者的手術治療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