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6日電 (黃盛)據中國證監會消息,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中國期貨業協會第六次會員大會上表示,確保期貨市場平穩運行,以市場穩促進功能提升;加強風險監測分析和預研預判,持續加強對輸入性、結構性風險的研判,重點做好重要農產品、基礎性能源、戰略性礦產等相關品種的全球跟蹤分析;加強對高頻交易等新型交易行為的監管,加強期現聯動監管,堅決防止過度投機,引導資本在期貨市場規范運作。
據了解,目前,我國期貨市場結構、市場功能、行業生態發生積極變化,市場基礎制度不斷完善,市場活力和韌性持續增強,初步走出了一條既立足國情又借鑒全球有益經驗的發展道路。截至2023年8月底,我國共上市期貨期權品種121個,與2018年底的61個品種相比翻了一番。品種結構上,由過去以商品期貨品種為主向商品金融并行、期貨期權并重轉變。品種覆蓋面上,已經全面覆蓋農業、工業產業的初級、中間、終端產品。特別是依托我國完整產業鏈特征,發掘上市PTA、燃料油、塑料等重要產業鏈的中間產品期貨品種,與我國完整產業體系相匹配。
中國期貨業協會數據也顯示,今年1—8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5721.99百萬手,同比增長30.82%;1—8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額為373.81萬億元,同比增長4.55%;其中,8月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量為948.81百萬手,同比增長47.76%,環比增長15.38%;8月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額為60.67萬億元,同比增長23.49%,環比增長18.92%。
“我國期貨市場近些年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同時也要看到,一些深層次的結構性體制機制性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市場運行質量、制度規則配套、交易者結構、價格影響力、機構服務能力等都需要提高完善?!狈叫呛1硎荆攸c要通過“三優化”實現“一提升”,即:優化產品規則,堅持緊貼實體經濟和產業需要的基本原則,真正形成與實體產業適配的產品標的、合約規則、交割機制。
此外,方星海認為,建立公眾對期貨市場的正確認知、塑造良好行業形象具有重要意義。他建議,期貨市場要對輿情管理有充分的重視,主動加強與主流媒體、地方政府、現貨管理部門的溝通合作,加大對期貨市場功能作用、行業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中小企業案例的宣傳推廣,讓相關部門、企業公司、社會公眾認識到期貨市場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