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海關:
我們是一家民營光伏制造企業,為客戶提供光伏系統整套解決方案,憑借技術綜合優勢,出口全球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當前,以太陽能電池、鋰電池、新能源車為代表的外貿“新三樣”持續熱銷海外,我們公司的海外訂單也借著這股“東風”大幅增長。為拓展海外業務,公司希望能在綜合保稅區內增設一個廠區服務海外客戶。由于我們是區外企業,對綜保區政策不了解,能否具體為我們講解綜保區對加工制造企業的政策要求?
蘇州工業園區某光伏制造企業關務經理 陳先生
陳先生:
您好!綜合保稅區是我們國家開放型經濟的重要引擎,也是國際貿易、產業合作的重要平臺,享受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政策紅利。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綜合保稅區管理辦法》,針對貴公司的具體經營模式,向您介紹如下相關情況。
● 綜合保稅區稅收政策
綜合保稅區,顧名思義,重點在一個“稅”字。其稅收政策可以用“保”“免”“退”三個字概括。
保稅政策是綜合保稅區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稅收政策,從境外進入綜合保稅區的貨物,暫緩繳納進口關稅及進口環節增值稅;貨物在綜合保稅區與其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場所之間流轉過程中,維持保稅狀態。
免稅政策針對綜合保稅區內企業自用的基建物資、機器設備、模具零件、合理數量辦公用品,相關貨物進口環節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在滿足一定監管年限后,自動解除海關監管。
退稅政策是指國內貨物報關進入綜合保稅區視同出口,對國內環節繳納的增值稅、消費稅按照一定稅率予以退稅。
可以說,特殊的稅收政策,賦予了加工制造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特別優勢。
除此以外,相關部門還針對原材料來源、成品銷路不同的加工制造企業,推出選擇性征收關稅、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試點等政策,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 綜合保稅區管理模式
按照相關法規要求,綜合保稅區施行“封閉管理”這一特殊的管理模式。區內與區外之間設置隔離圍網,貨物進出需要通過指定的卡口通道,并向海關規范申報對應手續。
為進一步提升卡口管理效率,近年來各地海關以智能化卡口作為管理貨物進出區的抓手,集成車輛自動識別、信息采集、風險判斷、自動驗放等多種功能,實現物流與電子賬冊、海關風險防控體系聯動作業,疊加近期推出的卡口分類管理改革,實現“管得住”“通得快”的監管目標。
貴公司應當依法向海關辦理注冊或者備案手續,規范財務管理。需要注意的是,海關對區內企業實行電子賬冊管理,依托電子賬冊記錄企業貨物進、出、存情況。貴公司完成區內主體設立及海關注冊手續后,可以通過信息化平臺向海關申請開立加工電子賬冊、設備電子賬冊。
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綜合保稅區管理辦法》還對區內企業模具外發加工、設備出區檢測、貨物損毀滅失等方面規定了細化要求。
● 綜合保稅區創新舉措
從首個綜合保稅區批準設立至今,圍繞“保稅+”,國家出臺一系列監管創新政策,服務支持綜合保稅區加工制造、研發設計、物流分撥、檢測維修、銷售服務五大中心建設。
除前面提到的選擇性征稅、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試點外,還包括委托加工、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保稅展示交易、便捷進出區管理等十余項措施。
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研發過程中存在的進口貨物小批量、許可證件辦理耗時長等問題,相關部門研究出臺了區內保稅研發政策。符合政策條件的保稅研發試點企業向主管海關申領保稅研發賬冊,從境外進口且在區內用于研發的料件、物品,免于提交許可證件,研發過程中使用的進口消耗性材料根據實際研發耗用核銷。
貴公司入區后,可結合生產經營實際需要,向屬地海關申請參與“保稅+”各類創新業態試點。
(南京海關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處特殊區域監管科科長、四級調研員劉衛鑫,南京海關所屬蘇州工業園區海關駐唯亭辦事處監管一科副科長、二級主辦 王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