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18日電 (記者杜燕飛)日前,在第二屆中國—東盟和平利用核技術論壇上,與會嘉賓表示,當前,核技術已在工業、農業、醫療、環境治理及公共安全等諸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要推動東盟國家與中國在核技術應用、清潔能源等領域的商貿往來與務實合作,助力核能與核技術和平利用,共建美好家園。
“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揮核科技優勢增進民生福祉。利用輻照技術改善農作物、中藥材種質,幫助農民增產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實施核醫學科‘一縣一科’戰略,讓核醫學診療技術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大力推廣電子束輻照處理工業廢水、城市廢水、醫療廢物技術應用,為治理環境污染、打造綠水青山提供新的解決方案。”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劉敬表示。
與會嘉賓表示,隨著中國核技術應用產業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核技術“走出去”,助力全球經濟社會發展。
據劉敬介紹,10 年來,中國與印度尼西亞合作設立高溫氣冷堆聯合實驗室,與泰國合作設計建造微型研究堆、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與馬來西亞合作建造商用輻照裝置,向多個東盟國家的機場口岸安檢和大型公眾活動安保提供核技術解決方案,以及輻照加工、滅菌消毒、材料改性、工業探傷等核技術產品和服務。在亞太地區核科技合作協定、中國+東盟、東盟地區合作論壇、瀾滄江—湄公河等合作機制下,以培訓研討、科訪交流等方式,為東盟各國培養核能與核技術專業人才近千人次。
“作為從事核技術開發和應用的企業之一,我們將推動核醫療、安檢安保、輻照應用等技術更好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確保現有合作項目高效實施;在核科技設施建設、基礎研究、先進產品開發等領域加大與東盟的合作力度,推動區域核科技協同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愿與東盟國家共同推進新型反應堆、核聚變、新能源等技術開發,推動區域構建清潔綠色的綜合性能源系統。”中核集團總經理顧軍說。
與會嘉賓表示,中國與東盟國家要共建務實有效的合作機制,共推特色鮮明的合作項目,共育相知相親的合作人才,共創和諧友好的合作環境,讓核技術為東盟各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