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合肥10月5日電(記者常河、丁一鳴)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中區,一間實驗室里,青年研究員徐玉平正在儀器前專注地做著實驗,絲毫沒有注意到記者的到來。“我們在研發阻氫低活化鋼——聚變的關鍵材料。”1991年出生的徐玉平從事核聚變關鍵工程技術研究工作,特別是鎢銅材料研發,“這個長假,我們一天都沒有休息,等不及呀,我們的‘夸父’一定要在2025年底全面建成。”
徐玉平說的“夸父”是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是國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它的主要使命是為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研究關鍵技術,搭建綜合性研究平臺。
作為磁約束核聚變大科學團隊的一名青年科研人員,徐玉平和團隊一直在努力掌握關鍵材料自主設計、制造、使役性能和壽命評估全鏈條關鍵技術。
不單是“夸父”,總面積19.2平方公里的大科學裝置集中區科研從未停歇,白天建設工地機器轟鳴,夜晚實驗室燈光如晝。目前,合肥市布局的12個大科學裝置中,有8個位于大科學裝置集中區。
9月20日,合肥先進光源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及配套工程在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啟動建設。中國科學院院士、合肥先進光源項目總指揮封東來已經記不清多長時間沒有休假了。“同步輻射光源在各行各業用途很大,全世界每年大概有10萬人次的用戶在50多臺同步輻射光源工作。”封東來表示,“先進光源是人類探測微觀世界時一盞明亮的‘燈’,被譽為‘前沿科研的眼睛’。我們正加快建設步伐,未來,這里將成為世界級光子科學研究中心和產業研發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