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1日電 (記者孫博洋)記者從市場監管總局全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代碼中心)獲悉,截至目前,全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基礎數據庫法人和其他組織已突破1.8億,數量逐年穩步提升。
據介紹,1989年,國務院建立了組織機構代碼標識制度。三十多年來,該制度在我國國民經濟管理和社會發展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適應新形勢的變化,2015年6月11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國發〔2015〕33號),指出要以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建立覆蓋全面、穩定且唯一的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
代碼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我國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的推進和完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作為組織機構在全國范圍內唯一不變的身份標識,已成為社會信用體系的基石。截止目前,全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基礎數據庫法人和其他組織已突破1.8億,數量逐年穩步提升,其中法人和非法人組織超六千萬個,個體工商戶超一億個。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多年來,代碼中心作為市場監管總局直屬單位,一直致力于管理統一代碼資源,建設和運行維護統一代碼數據庫,建立代碼校核機制和信息共享工作機制,編制多項統一代碼國家標準,并且推進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在各部門各領域的深層次應用,充分發揮了統一代碼在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性作用。代碼中心在信用監管等方面創新舉措,推動成立了企業信用同盟,發布了企業信用指數,撰寫了多篇信用報告,推動了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的高質量發展。
上述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代碼中心將進一步發揮統一代碼數據資源優勢,提升數據質量,為構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和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