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迷三年的食糖業何時迎來“甜蜜時光”?2014年食糖形勢分析會議暨中國(昆明)糖業經濟發展論壇上周閉幕,除了預期中的300萬噸食糖臨時收儲靴子落地,與會人士并未聽到更多振奮人心的消息。“長遠看好,短期比較復雜。”在會議現場,廣東省糖業協會理事長劉漢德的話引起行業人士的共鳴。
年會平淡
2010年后,國際糖產業進入增產周期,交易價格從36美分每磅跌至最低時的14.7美分每磅,國內糖價也從此前的7000多元(人民幣,下同)/噸的高價,跌至目前的4000余元/噸。全行業一片虧損,上市公司亦難幸免。從近期的財報來看,糖企上市公司貴糖股份(000833)2014年一季度凈利潤虧損593萬元,相比去年同期2455萬元的虧損額減少75.85%;南寧糖業(000911)2014年一季度凈利潤虧損5895萬元,相比去年同期8330萬元虧損額減少29.23%。
在增強國產糖競爭力短時無望的情況下,要政策成了糖企的無奈之舉,2014年昆明糖業經濟發展論壇自然備受矚目。
在與會人士看來,這次論壇僅出現了兩大亮點,一是中糖協常務副理事長賈志忍透露,從4月17日開始至9月30日,除已經簽訂的合同之外,所有企業不得簽訂新的進口加工合同,另外協會增加原糖進口加工企業統計內容,建立原糖進口加工企業的月報和事前事后報。二是商務部市場運行司處長賈堯蘇在講話中表示,“國家有關部門聯合出臺了300萬噸臨時儲存計劃,相信五一前后會落實到各企業。”
《金證券》記者接觸的南寧一家糖企負責人直言,“中國限制進口固然能短期保障國內蔗農利益,但進口糖之所以價格低,同樣因為供應過剩,中國這個舉動會促使國際糖價繼續下滑,反過來拖累國內糖價。”
收儲無力
至于食糖臨時收儲,卓創資訊白糖分析師郭兆慶則稱,行業對此早有預期,部分省份已經先期行動。如3月初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已經發文,2013/2014年榨季云南省食糖工業短期儲存計劃80萬噸,儲存期限半年。同時要求各產糖州市工信委組織轄區內制糖企業做好承儲數量申報工作,并于3月10日前上報。“臨時收儲只是讓行業壓力轉移到6個月以后,另外這個榨季全國產量預計是1350萬噸,300萬噸收儲量也就占四成多的比例,很難改變價格運行軌跡。”他告訴記者。
此前,幾家上市公司內部人士也對《金證券》記者流露出同樣的想法,認為行業盼望收儲其實是希望能夠借此“托市”,提高整個市場的現貨價格水平,但從目前情勢來看并不容樂觀。而從過去幾年公司參與收儲的情況來看,對利潤提升并不多。
盡管如此,采訪中食糖企業仍表示會參與臨時收儲,“能搶到多少指標算多少,畢竟可以解決一定資金問題。”
迷茫后市
這也可以理解,昆明糖業發展論壇26日閉幕后,糖價仍嫌苦澀、成交清淡。據云南糖網消息,昨日南寧、柳州、昆明等主產區的含稅報價,較上周五均小幅下調10-20元/噸。
讓業界人士比較困惑的是,食糖市場同樣有三年周期的魔咒,目前價格已經連跌三年,為何步入第四年仍然“熊市不改”?《金證券》記者了解到,在論壇現場,云南省糖業協會理事長鄧毅不禁發問,糖價“三年周期說”是否依然遵循該規律?當前影響糖價的因素變得越來越多,來年的全球食糖生產和食糖市場的走勢充滿變數。
廣東省糖業協會理事長劉漢德同樣直言,“三年周期”失效,很大部分原因是調控思路有偏差,下一步要制定如何綜合治理糖業的政策。他同樣坦言,“中國糖市長遠看好,短期復雜。”
郭兆慶則向《金證券》記者指出,國內幾大產區整體增產豐收已成定局,國內白糖市場短期內仍面臨較大壓力。預計近期白糖價格下行整理為主,短時間難有大行情出現。
業內人士預計,2013/2014榨季我國食糖基本實現供需平衡,供求格局較上一榨季顯著好轉。 □金證券記者 江芬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