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11月1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實施普遍性降費,進一步為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減負添力。會議部署了四項具體減費舉措,預計每年將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400多億元(《京華時報》)。
客觀說,國務院出臺系列優惠財稅金融政策,發揮了推動企業發展和民眾創業熱情的積極作用,也讓企業和民眾分享到改革發展成果,尤其減稅讓利和取消一些行政審批項目,打開了捆綁企業和民眾創業的“桎梏”。但也要看到,國務院制定的優惠財稅和金融政策,由于受制于地方政府和部門利益,有不少被架空,無法真正落實到位,企業和個人也難真正享受改革“紅利”。為此,從宏觀層面看,國務院繼續為企業和民眾創業減費,可謂看到了問題實質,抓住了經濟發展“牛鼻子”:一方面,因為稅費往往是聯系在一起的,很多地區收費負擔和稅負差不多,各種名目繁多的收費項目和政府各種行政審批項目好比是孿生兄弟,只有聯合治理、雙管齊下,在減稅基礎上減低收費,企業和民眾創業才能減輕負擔。國務院推出400多億元減費“禮包”,無疑有助于提振中小企業發展信心,更利釋放推動經濟發展創新動力,對企業發展具有“妙手回春”作用。另一方面,會議決定實施四項具體降費措施,具有較強針對性,既能保證減費實施的正確方向,又能確保減費力度到位,有助于為中小企業減負松綁,緩解融資難題。當前,面向企業征收的很多行政收費缺少法律依據,不少亂收費加重企業負擔,清理收費是政府自身改革的體現,也凸顯本屆政府對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視,是在新常態下穩增長的重要舉措。
需要指出的是,要確保減費新政執行上不打折扣,讓企業和民眾創業真正受益:一是要加大對各級政府引導力度,讓他們樹立大局意識和長遠發展眼光,克服“殺雞取卵”行為;同時,中央政府既要出臺政策,又要加強政策落實的督促檢查,對不執行或執行不力的地方政府領導嚴厲追責,為減費政策實施到位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及時簡化企業申請稅費減免的程序環節,為企業和民眾創業排憂解難,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切實讓減費優惠政策在中小企業和民眾創業中生根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