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水,中國夢
我國對礦泉水的健康養生的認識已有3000年歷史,古代文獻《水經注》中有“魯山皇女湯,飲之愈百病”,《醴泉銘》有“醴泉出京師,飲之痼疾皆愈”的記載。這表明,中國人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懂得飲用礦泉水,不但可強身壯體,對治療多種疾病和某些難治的頑疾,也有一定效果。然而,礦泉水產業化在歐洲已有二百余年歷史,而我國礦泉水產業化歷史不足30年。
WHO(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指出,人類80%的疾病與水有關。尤其是在當前嚴峻的霧霾、食品安全、飲水安全“新三害”問題面前,能讓中國居民喝上一口健康水,也已經成為老百姓實實在在的“中國夢”。
當前,世界礦泉水年產量超過1億噸,歐洲最高,約占73.5%的市場份額,亞洲約占17.5%(不含中國),我國礦泉水產量約300萬噸,占全球礦泉水產量3%,是世界人均礦泉水消費量最低的國家之一,人均用量不足2.5公斤,是歐美國家的1%。
2013年開始,上海炎善就將大健康產業定位為發展方向,重點圍繞天然礦泉水、自然生態的可持續開發、健康功能食品、中藥GAP標準化等領域,同時將天然優質礦泉水確定現階段發展的核心產業。據悉,該公司已經在去年9月與竹溪政府簽訂了《礦泉水生產項目投資協議書》,計劃今年9月底前正式投產,年產高端礦泉水20萬噸。
上海炎善負責人吳健表示,將以此次開發的優質天然礦泉水為基點,面向全球范圍內尋找更多優質天然礦泉水,并將尋找各種滿足人體不同健康需求的各種優質礦泉水,開發系列產品,以滿足中國人民日益增長的對優質天然礦泉水飲用需求。當記者問及企業發展宗旨時,公司負責人笑談:“我們現在的企業宗旨正好與現今某企業流行的一處水源供全球的廣告語相反,我們將提出“全球水源供中國”的口號,個中原因我想你懂的。”
“互聯網+”引領家庭飲水供應革命
談及產品上市問題,上海炎善負責人表示,做水其實是傳統行業,但如今傳統都在積極對接互聯網思維。李克強總理當前所提出的“互聯網+”戰略體現了我們國家領導人的睿智,也為傳統產品的營銷推廣打開了一個廣闊的空間。10年來,互聯網不停的沖擊著傳統行業,不斷的刷新和改變眾多的商業模式、經濟結構,我們也見證了眾多新經濟發展與財富奇跡的誕生。而基于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應用,也洗刷著所有傳統行業決策者的思維,讓我們越來越覺得世界是平的。為了向顧客提供優質的產品,上海炎善將創建屬于自己的“互聯網+”生產營銷理念,我們的產品將從生產、物流到配送上門實現全流程云監控。消費者只需在電腦或手機端輕輕一點,就能獲得我們出品的優質健康飲用水,并能對產品從取水、灌裝、配送的每一環節進行全程逆向追溯,消費者飲用手中的每一瓶水自然也就安心、放心、舒心。當然,這只是公司“互聯網+”模式的一部分,更多的“互聯網+”的內容還等著與廣大的消費者來共同締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