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由《互聯網周刊》發起的一場主題為“重塑安全秩序,保護網民權益”的研討會在京舉辦,來自互聯網安全領域的大咖和法律專家就此前曾引起普遍爭議的“XP挑戰賽”的合法性及社會價值進行了探討。浙江理工大學教授\反不正當競爭法專家王健認為,所謂的“XP挑戰賽”以安全測試的名義,在未經授權前提下對相關廠商的安全產品進行測試并發布測試報告,被部分安全廠商利用并大肆詆毀競爭對手,實際上或已觸犯了《反不正當競爭法》,涉嫌商業詆毀。同時,受到挑戰賽虛假宣傳而造成損失的網民,可以通過法律手段進行維權。
4月5日,在微軟正式停止XP系統更新前夕,一個叫做合天智匯的機構發起了“XP挑戰賽”的安全測試,針對360、騰訊、金山三家公司的XP防護產品邀請黑客進行攻擊測試。然而,這一比賽除360公司積極參與前期宣傳外,騰訊、金山均表示“未接到任何比賽邀請,也未參加任何比賽。”,讓這場比賽從一開始就布滿疑云。
蹊蹺的是,在4月5日8點才正式開始的比賽,其中有關“騰訊電腦管家率先被攻破”的新聞卻在4月5日凌晨就被發布在某門戶網站上,而360安全衛士,以及譚曉生多名奇虎360公司高管均對比賽進行了積極傳播,并與主辦方“合天智匯”的官方微博互動,360安全衛士官方微博更是早于比賽方拿到并公布了完整版比賽結果,讓這場看似“第三方”的比賽與奇虎360公司產生了諸多關聯,其“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雙重身份受到普遍質疑。
反不正當競爭法專家王健認為,合天智匯在舉辦此次挑戰賽之前,并未得到參與評測軟件的授權,其本已經是違法行為。同時,此次挑戰賽沒有賽程報道,沒有評審。很多人都是通過合天智匯、甚至是360的微博才知道結果,嚴重存在黑箱操作的嫌疑。
這一說法,也得到了互聯網安全專家的印證。知道創宇安全專家余弦認為,國際通行安全測試形式本應是更好保護網民安全的重要評測,而“XP挑戰賽”測試形式,則將其變成了恐嚇用戶、抹黑對手的工具。已經嚴重損害了國際通行安全測試在網民心目中的權威性,具有極大的破壞性,是一個壞的開始。
王健認為,“XP挑戰賽”整個比賽是不透明的,比賽是如何進行,結果是怎樣產生,整個評審和技術專家選擇的標準,都沒有一個透明和公開的信息。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4條,經營者以捏造事實的方式,對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和商品信譽造成了危害,則構成商業詆毀行為。
而針對“XP挑戰賽”的虛假結果,360進行的大肆宣傳,王健教授表示,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9條,以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為,對商品做片面的宣傳和對比或以歧視性的語言進行宣傳,都構成了商業詆毀。同時,消費者享受知情權,需要知道真實的情況。“XP挑戰賽”發布的都是片面的,虛假的宣傳報道,為消費者的選擇造成影響,同時,受到挑戰賽虛假宣傳而造成損失的網民,可以通過法律手段進行維權。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理論經濟學博士后于志剛教授認為,在互聯網時代,新聞的傳播速度非常快,殺傷力很強,對于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的損害也非常大的。企業對自己利益關切的同時,還應謹慎對待自己的言論,這是一個負責任企業應該做的事情。于志剛表示,當前國內安全行業缺乏有效的法律監督機制,雖然有《工信部20號令》以及《互聯網安全自律公約》進行規范,但只有引導作用,并不具備法律效力。因此,如何有效制止國內安全行業企業不正當競爭行為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