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5月15日,為期兩天的第十二屆歐洲工商峰會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落下帷幕。本屆峰會的主題是“重建一個有競爭力的歐洲”,100多位發言者圍繞該主題建言獻策。
與會代表大多認為,未來5年,歐洲需要在數字經濟上下大力氣,用知識驅動再工業化,只有這樣,歐洲才有可能跨越歐債危機,重溫昔日輝煌。但他們同時也表示,要使工業歐洲變成“數字歐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歐洲在走,而世界其他地方在跑”
歐洲工商峰會是由歐洲企業組織協會和比利時企業聯合會共同發起并召集的年度工商界高峰會議,是歐盟各國工商界共同探討其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的會議。每屆峰會都會吸引2000名左右商界精英及政界官員參加。峰會匯集發言人的觀點,就歐洲經濟發展藍圖形成專題報告,提交歐盟委員會審議,希望在歐盟層面形成共識。
峰會在布魯塞爾的埃格蒙特宮舉行。歐洲企業組織協會主席艾瑪·瑪西格格利亞在峰會開幕式上表示,對歐元持悲觀態度是錯誤的,歐洲經濟正在復蘇,“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松懈,因為我們還沒有收復2008年以來丟失的陣地。況且,在我們修復經濟制度的時候,世界其他地方沒有原地踏步。我們的競爭者進行了結構改革,在基礎設施、機械制造、技術和創新等領域大力投入,他們千方百計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全球競爭力。”
歐洲企業組織協會是歐洲最大的工商聯合會,代表歐洲35個國家的國家級工商聯在歐盟層面發言,與歐洲議會、歐盟委員會定期會晤,就歐洲工商業發展大計提供政策建議。該組織在峰會期間分發的研究報告稱,歐洲的全球影響力正在下降,主要有3個方面的表現。
首先是經濟增長緩慢。過去5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50%以上,印度增長了30%以上,就連在金融危機中慘遭打擊的日本和美國也“收復失地”,預計美國經濟在今年可達到2.6%的增長率,而歐盟還在負增長的泥潭里苦苦掙扎。其次是失業率高企。過去5年,歐盟失去了600萬工作崗位,比日本和美國的失業問題都嚴重。第三是外國直接投資流失嚴重。2000年歐盟吸收外國直接投資占到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的40%,到2012年這一比例就直線下降到24%。
艾瑪·瑪西格格利亞大聲疾呼:“歐洲在走,而世界其他地方在跑。”現在是歐洲少一點保守、多一點進取的時候了,“歐洲人技術良好,企業潛力無限,但這都需要一個寬松的環境支持。歐洲必須結束自我束縛的管制,釋放創新潛力。”她認為,嚴苛的稅負、高昂的工業用電價格等已經成為削弱歐洲企業全球競爭力的最主要因素。
不是去工業化,而是利用信息技術再工業化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在峰會開幕式上表示,歐盟需要通過實施數字經濟戰略,為歐洲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2010年3月,歐盟委員會出臺《歐洲2020戰略》,提出促進經濟增長的七大旗艦計劃,其中一項就是“歐洲數字化議程”。歐盟認識到,促進信息基礎設施投資不僅可以創造工作崗位,而且可以為提高生產率、加強創新和改善生活質量打下基礎。實踐也證明,對信息技術的巨額投資可以使一些國家在擺脫經濟危機后比過去更強健。芬蘭20世紀90年代初以及瑞典2001年經歷經濟衰退期間,通過大力投資發展信息基礎設施,不僅順利渡過了難關,而且成功走上了高技術經濟轉型之路。
峰會發布的由埃森哲咨詢公司與歐洲企業組織協會合作完成的調查報告稱,絕大部分歐洲工商界領導者認為,提升歐洲全球競爭力的關鍵在于發展數字技術,但80%的受訪者并不清楚歐盟幾年前大張旗鼓公布的“歐洲數字化議程”為何物。歐洲青年企業家聯合會主席季米特里斯·西果斯對本報記者說,歐洲經濟復蘇確實需要插上信息技術的翅膀,但遺憾的是,歐洲很多國家在這方面重視不夠、投入不多,歐盟設定的目標大都沒有如期實現。
歐洲企業組織協會總干事馬庫斯·貝爾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歐洲經濟的支柱依然是工業,現在需要做的是擺脫去工業化的思維束縛,利用信息技術再工業化,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和創新增長模式。另外,能源獨立也是增強歐洲競爭力的努力方向之一,現在因為能源嚴重依賴外部,歐洲在全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都在削弱。
“德國在這場競爭中有淪為觀眾的危險”
德國《明鏡》周刊近期連載系列文章指出,數字化經濟中,以傳統工業技術見長的德國企業博世、西門子、寶馬等雖然不可或缺,但相對于提供信息服務的互聯網公司,它們的重要性在下降。世界經濟的中心在轉移,競爭在加劇,“德國在這場競爭中有淪為觀眾的危險”。
德國汽車廠商處于全球競爭的領先位置。不過,目前特斯拉和谷歌也在大舉進軍汽車市場,而他們研制的汽車,則帶有明顯的互聯網技術特征。如果谷歌研制的汽車形成規模,極有可能對現有汽車行業帶來顛覆性改變,而到時德國車企就只能做供貨商了。
有專家認為,盡管互聯網和智能世界都離不開硬件和工業技術基礎,但是傳統的技術已經不能占據未來經濟的核心位置。
西班牙埃斯特雷馬杜拉大學經濟學教授里卡多·赫爾南德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歐洲工商峰會提出加強歐洲“數字經濟”和“再工業化”,這是給歐洲開出的正確“藥方”。
赫爾南德斯說,在推動數字化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南歐國家擁有較好的信息化水平,但許多傳統企業仍然缺乏數字經濟的意識。在“再工業化”方面,南歐國家在歷史上擁有良好的工業傳統,當前,在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等南歐國家面臨嚴重失業問題的情況下,發展“再工業化”是頗具吸引力的。在赫爾南德斯看來,南歐國家具有再工業化的良好基礎,比如這里有質量較高的大學和工學院,擁有一大批優秀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
(本報布魯塞爾、馬德里、柏林5月15日電)
>> 點評 <<
張健(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所長):據統計,當前歐盟“數字經濟”每年約6000億歐元規模,約占歐盟區內生產總值的5%,而且以每年約10%的速度增長,遠遠高于傳統經濟的成長速度。
但相比美國及一些亞洲國家數字產業的快速發展,歐盟有很強的危機感。特別是,美國的數字高科技企業包括微軟、谷歌、臉譜等基本主導了歐洲市場。“棱鏡門”事件曝光后,歐洲一些國家對高度依賴這些美國高科技企業提供服務產生了更大的警覺,發展本土高科技數字企業的意愿增強。
長期以來,歐盟對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投入相對較少,比如4G的通信基站建設過少,且市場分散。28個成員國都有其不同的監管體系,這限制了歐盟數字經濟的發展。
當前,歐盟已開始重視“數字經濟”的潛力,并準備在2015年前完成歐盟單一數字市場建設。未來歐洲提升競爭力面臨多重挑戰:債務危機導致研發經費和能力受到壓縮;高福利造成企業負擔過重等;能源問題日漸凸顯,由于美國的頁巖氣革命,歐洲能源價格已高出美國2至4倍。
歐盟已經采取了一些應對措施,包括推動結構性改革、削減福利、提高研發投入、逐步統一歐洲能源市場等。應該說,工業科技基礎雄厚,教育水平和勞動力素質高,市場成熟,這是歐盟的優勢。隨著歐洲經濟逐步好轉,歐盟提升競爭力的措施逐步落實到位,歐洲仍可能贏得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