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二中近日被網友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30多歲的吳善柳今年在該校參加高考,奪取了欽州市理科狀元,現被清華大學錄取。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他曾輾轉多所學校參加高考,并多次考上重點大學,但連2011年考上北京大學都沒有去讀。網友稱他是“高考專業戶”,并指責這樣做會導致另一名考生失去就讀名校的機會。
(7月18日南國早報)
不解 高考外星人搞哪樣
直通車:連北京大學都不去,學霸的世界猜不透啊猜不透!
愛蓮居士:可能志在清華吧?
BOA流年: 我相當佩服他。我們校長稱他為“高考外星人”。
叫我黃秋秋秋:這一生是要用來享受高考狀元的快感的嗎?
滑落滿地愁:他在奚落高考制度?
譴責 占用資源揮霍青春
逗子BOY:雖然他牛可以多次考名牌,而去不去也是他的自由,但想想他身后的人或許僅僅落后他1分甚至不到1分,或許那個人想去的學校就被他占了,而他卻不去,白白浪費了一個機會,也改變了另一個人的命運。
瘳噷:而立的年齡都過了,30歲的職業人已經是單位的中層骨干了!可能你的初中同學都在這個社會上混得如魚得水,你沒把你的爸媽氣死吧?
我:千萬別走上社會,走上社會也是被淘汰的貨!
大榕樹997788:上醫科大學吧,把自己的病治好了再說。
猜測 靠高考獎勵掙錢
輕描淡寫:靠學校的獎勵賺錢的。人家腦子會有病?只是你們看不懂。
白天的笑意:人家沒被社會淘汰,人家很精明地在賺錢。憑本事賺錢,有信心賺錢。
阿豪:本質上和職業運動員一樣嘛,在某一方面特別突出,通過比賽的好名次得到獎金并以此為主要經濟來源。
點評
“高考專業戶”是高考功利化的怪胎
斯涵涵:據報道,吳善柳曾輾轉多所學校,其中不乏中途插班的經歷,各重點中學對其敞開懷抱,說不定還下了一番工夫游說和利誘,因為每每高考揭曉,一些學校張燈結彩、廣而告之:我校某某考取某名牌大學!高分考生與學校之間早已達成不言自明的默契:學校用優厚的獎金和條件爭奪考生,而考生用高分提高學校的升學率、重點率甚至帶來狀元“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希望,而中學的美譽度、生源、教師收入、財政獎勵都會隨之攀升,后續“效應”滾滾而來。
對此,有關部門要加強監管,對于高考專業戶采取必要措施:雖然不能禁止其參加高考,但對已經領取獎勵的學生記錄在案,不再累計重發;同時加強學校的財政經費管理,遏止學校重金挖人的沖動,而改變高考唯分數論、深化教育改革、提升素質教育、健全人才評價機制……多管齊下,才是鏟除高考專業戶的溫床,回歸教育本真的根本路徑。
同情這高考成“神”的“孩子”
張翼:善考的吳善柳顯然并沒有因為幾乎一年一度的高考而“吸風飲露”,他還是雙腳牢牢踩在大地上吃自己的飯。從其2000年高考成績的“不理想”到大學畢業后工作的“不滿意”,或許是其踏上高考“不歸路”的一個緣由,但其上了“985”,甚至被北大招錄而不從,此次又以不怎么去上課的努力程度而被清華“攬入懷中”,至少說明,吳同學有一門超乎尋常的高考技能。“三十六計揣在身,我本逍遙一農民”,一招鮮吃遍天,總要吃喝拉撒睡的吳同學,若能以出書或辦班收費的方式將其多年“考神”經歷傳授給還在題海洋分河灣中苦苦掙扎的弟弟妹妹們,不失為大功一件。
鑒于吳善柳的行為并不犯法,我們完全有理由從另外的角度認為,這是個很“可憐”的“孩子”:盡管已經過了傳統意義上的而立之年,但他依然眷戀著高考考場,眷戀著那走進考場,看到考卷上一個個問號,而后在卷面上刷刷刷一筆一畫地寫下去的感覺,一年一度不重樣的感覺,微妙處在于題每年都是新的,而一次次填寫上正確答案而得到“大人”獎勵的,一次次獲得比他人更多被選擇機會的,還是那個“我”!那一份快感或許是他人無法體悟的。
這一次,考上了,就去讀四年清華吧。三十撒歡、四十當官、五十打蔫,都三十好幾的人了,過點正常人的日子。此后,在沒有你的高考江湖,看后來者到處轉發你的傳說,如何?
(專題整理 小強 感謝搜狐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