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中國式 生存”拐點
一年前,當葛蘭素史克因為“賄賂門“被推到風口浪尖時,在華的外企想不到,接下來的一系列事件,會讓它們在華的日子不再像從前那么舒服了:高盛等投行卷入雇傭中國官二代的丑聞中、福喜事件牽出一大串洋快餐巨頭。而一場針對豪華車企的反壟斷調查也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進行著。更多的IT巨頭則紛紛被排斥在中國政府的采購清單上。
為什么在這個時候在華外企集體“失寵”?在一系列事件被揭露出來后,我們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外企?當習慣于享受超國民待遇的外企特權不再時,他們又該如何適應這個復雜多變的中國?對于進入中國市場整整30年的外企來講,中國市場最大的變化是,他們輕松賺大錢的舒服日子走到頭了。
“黎明前的偷襲”
密集反壟斷和國際接軌
這是一場“黎明前的偷襲”。
夜間突然宣布調查公司,之后緊急封存該公司電腦,防止財務信息轉移或被銷毀;第二天一早,專案組入駐公司調查?!斑@一次查微軟、奔馳,中國政府連‘黎明前的偷襲’這種典型的歐式招法都用上了?!敝蒙碛诜磯艛嗾{查風暴眼的首都,北京德和衡執(zhí)行主任劉克江時刻關注這場驚動了全世界的中國政府針對微軟、高通、奧迪等跨國巨頭的反壟斷調查。
這不光和他的業(yè)務有關。
“這說明,商務部、工商總局在此前是研究了應對措施,并不是一時興起。”劉克江說。
奇怪的是,這位業(yè)界名律師并沒有接到多少外資企業(yè)打來的咨詢反壟斷訴訟事宜的電話。
“其實,若是打官司的話,這些‘洋老虎’毫無勝算。這一點,他們心知肚明的?!眲⒖私瓕Ρ緢笥浾哒f。
而中國政府為發(fā)動這場戰(zhàn)役,醞釀了6年。
2008年,中國頒布《反壟斷法》,這時,距離中國政府引進第一家外企松下電器已經整整過去30年。
而直到2014年,微軟、高通、奧迪、奔馳、克萊斯勒以及其它12家日本企業(yè)才悉數(shù)站在了中國政府的反壟斷審判席上。
“這與之前的運動式調查很不同,此次針對豪車品牌的反壟斷調查直打七寸,打得它們服服帖帖。”一位汽車業(yè)內人士分析說,發(fā)改委這次對汽車行業(yè)反壟斷調查聚焦在零配件價格過高的“零整比”上,可謂有備而來?!傲阏取痹?00%之內被認為是合理的,而北京奔馳C級W204的整車配件零整比竟然達到1273%。相關部門在對車企展開反壟斷調查時,徹查掌握了資源、渠道及定價權的汽車供應商,直指售后維修、保養(yǎng)環(huán)節(jié)暗藏的壟斷暴利,執(zhí)法手段不光和國際接軌,而且直戳這些豪華車的壟斷暴利死穴。
記者也注意到,這一次,各家豪車品牌的反應也是出奇地快。就在8月6日,發(fā)改委剛公布克萊斯勒、奧迪及12家日本企業(yè)已被查明存在壟斷行為,將于近期受到相應處罰時,第一時間宣布降價的,是此次并未接受調查、但已經二度被央視揭批的寶馬。這已經是寶馬年內宣布二度降價了。
同時,寶馬還表示,鼓勵授權經銷商向獨立維修廠提供原廠零部件。為車主維修車輛提供更多渠道選擇。類似的零件商店還將陸續(xù)在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開業(yè)。
“寶馬破天荒了,這說明發(fā)改委的調查確實戳到這些豪華車企的痛點了?!鄙鲜銎嚇I(yè)內人也注意到,寶馬、奔馳、克萊斯勒等豪車品牌幾乎是一前一后宣布零部件價格下調20%,“降價力度達到了巧妙的默契,這應該是在試探監(jiān)管底線?!?/p>
“它們在試什么?它們這是在試中國消費者的價格底線、試中國反壟斷調查部門的容忍度。對于這樣的車企,就是要零容忍,反壟斷的罰單就是要開得重,讓他們再也不敢不把中國消費者當回事?!币晃痪W(wǎng)民寫道。
記者注意到,在這場針對美系、德系、日系豪車品牌的反壟斷調查中,央視、新華社、人民日報三家國家媒體配合默契,一會兒《豪車集中降價,反壟斷調查讓車企“出汗”還是“出血”》,質疑它們是“應付調查”,之后又呼吁《反壟斷亟待“硬”起來》,最后,新華社總結,發(fā)改委此次重拳出擊進口汽車反壟斷調查,將對我國汽車產業(yè)形成巨大的影響。
“黎明前的偷襲”引發(fā)的蝴蝶效應還在持續(xù)。一位豪華車品牌工作人員表示,她所在公司已經有專門的法務人員對全員進行《反壟斷法》的培訓,讓不同崗位的人都清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是被禁止的,“因為,在過去大家是沒有這種意識的?!?/p>
“它們不是不知道法律,它們是被中國市場慣壞了。”劉克江認為,以這次表現(xiàn)最積極的寶馬為例,此前,它在中國市場被負面曝光次數(shù)非常多,包括無故熄火、為省成本用致癌材料,給難纏客戶建黑名單等,最終都是毫發(fā)無傷。不光如此,寶馬這兩年在中國豪車市場的占有率都排名第二。
并且,之前發(fā)改委對華車企的反壟斷調查態(tài)度曖昧,從未正式表態(tài)要立案。劉克江認為,發(fā)改委不愿確認立案的原因在于,法律強調證據(jù),這種縱向的壟斷協(xié)議往往需要紙質證據(jù),但卻很難拿到。這次有媒體就揭露,為逃避反壟斷調查,有的豪車品牌開會都是口頭傳達,不準經銷商帶紙筆記錄。
“之所以等了六年,才走出對豪華車企壟斷處罰的第一步,這很大程度上歸結于前幾年相關部門對反壟斷法的執(zhí)行力不強,同時,中國政府也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我以為,后者的因素可能會更大一點?!眲⒖私f,選擇在6年后向外企發(fā)力,這里面蘊藏著深層次的經濟原因和政治因素。
棱鏡門事件后,國家安全意識覺醒
這一點,在斯諾登事件后,中國政府對微軟等IT巨頭的調查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
剛剛過去的7月底,專案組對微軟公司在中國內地的四個經營場所,即微軟(中國)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廣州、成都的分公司同時進行反壟斷突擊檢查。
“拿微軟開刀完全符合世界潮流。”劉克江說,在歐洲,像微軟這樣的行業(yè)巨頭一直是歐盟反壟斷執(zhí)法的重點關注對象。而且,歐盟、美國在對微軟的反壟斷調查上,比中國更為嚴厲。過去十幾年,微軟因不當使用在個人電腦操作系統(tǒng)市場的優(yōu)勢地位,歐盟多次對其進行了處罰,開出的罰金總額超過20億歐元。
“但微軟并不會服軟?!眲⒖私f,所以,它才會連遭歐盟的反壟斷調查。這次中國版的調查,和微軟在歐洲的官司有相似之處,始于企業(yè)舉報,涉嫌壟斷,“搭售”和“兼容性”是調查重點。
而在此前,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便規(guī)定國家機關在信息類協(xié)議供貨強制節(jié)能產品采購招標中,所有計算機類產品不允許安裝Windows 8操作系統(tǒng)。這份采購名單適用于所有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
8月4日,國家工商總局還發(fā)布了一條措辭嚴厲的聲明,正告微軟要遵守中國法率,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擾案件調查。
劉克江說,前一階段,美國商務部對中國輪胎企業(yè)進行“雙反”調查,而中國政府也在調查美國企業(yè)在中國市場的壟斷行為,這種兩國間的經濟博弈是兩國貿易間的常用手法。
不過,這么連續(xù)而密集的外資反壟斷調查,已經不是單純的中美貿易糾紛或者商業(yè)競爭那么簡單了。
今年5月,國務院新聞辦發(fā)布了一份名為《美國全球監(jiān)聽行動紀錄》的報告,認為棱鏡針對中國的竊密行為內容基本屬實。
這份報告顯示,思科、IBM等公司已深深扎根于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中,一旦發(fā)生網(wǎng)絡攻擊,政府、企業(yè)和個人的通信系統(tǒng)都存在安全漏洞。而在美國國家安全局內,蘋果與安卓手機操作系統(tǒng)被稱作“數(shù)據(jù)資源的金礦”。
事實上,棱鏡門事件中,最初爆料的英國媒體后來加料稱,受此事牽連的微軟所做的可能比想象的還要多,它不僅向政府提交了數(shù)據(jù),還允許情報機構繞過加密過程,從近乎微軟全部主要服務中收集數(shù)據(jù)。
2010年,時任工信部部長李毅中曾對IBM在中國的“智能地球”項目發(fā)出過“危及國家信息安全”的警告,但IBM這個項目仍在中國各地多個重大項目工程中標。但現(xiàn)在,包括建設銀行、勝利油田在內的多家央企、國企已經有意識地不再采用IBM的小型機和系統(tǒng)了。
侵害到中國的國家利益,自然會付出代價,無論曾經有什么樣的政府關系。記者梳理了一下,微軟和中國政府的關系起伏不定。1993年,比爾·蓋茨第一次來中國時,受到了不客氣的批評:“中國是一個有5000年歷史的國家,你剛來,有太多東西不了解,你們的很多做法不合適。”到了2006年,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曾參觀了微軟總部,并且“家訪”了比爾·蓋茨的私人豪宅。
其實,在棱鏡門事件之后,政府對微軟等外企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明顯變化。隨著工商總局對微軟進行反壟斷調查,以及工信部力挺國產操作系統(tǒng),電腦廠商開始做出回應。8月1日,戴爾宣布與中國自主研發(fā)操作系統(tǒng)品牌中標軟件有限公司合作,今后戴爾在商用電腦系列產品預裝中標基于Linux的麒麟軟件操作系統(tǒng)。
“或許,在華外企意識到,讓更多的中國企業(yè)參與進來,讓中國元素成為重要內容,這是他們重新獲取中國政府信賴的重要條件?!眲⒖私治?。
而蘋果是另一個必須要啃的硬骨頭。蘋果的Ipad曾是兩會的標配。7月底,就在蘋果公司承認公司可以通過電腦獲取iPhone用戶的短信、通訊錄和照片等個人數(shù)據(jù)后,中國博客之父方東興就呼吁公職人員禁用蘋果手機。方興東的提議獲人民日報微博的推薦,這一呼吁就像是投石問路。
事實上,緊接著放出的消息是,包括ipad、ipad mini等10款蘋果產品都已從今年7月的最終政府采購名單中去除。而戴爾和惠普的產品依然在列。
去IOE化,中國IT企業(yè)奮力直追
微軟、蘋果、IBM的“失寵”,正是去IOE化提升為中國的國家戰(zhàn)略的背景下發(fā)生的。
所謂IOE,是指以IBM小型機、Oracle數(shù)據(jù)庫和EMC存儲設備為代表的數(shù)據(jù)庫體系,這三個海外巨頭從軟硬件多個維度壟斷商業(yè)數(shù)據(jù)庫領域,中國企業(yè)尤其是大型企業(yè)、金融等命脈企業(yè)大都采用IOE架構的數(shù)據(jù)庫。
事實上,去IOE化最初是由阿里巴巴提出來的。今年,阿里自主研發(fā)的移動操作系統(tǒng)阿里云OS首次入圍中央機關政府采購名單中。這份采購清單上,雖然微軟的 Windows系統(tǒng)依然在列,但“中國隊”的比例明顯增大,其中不少都是首次入圍。
在經歷“棱鏡門”以及iOS泄密爭議的背景下,安全性成了阿里云OS入圍的關鍵。而這一點,也是當初阿里決心去IOE化的主要目的,“大家想想斯諾登事件吧?!卑⒗锶OE戰(zhàn)略的實施者周寶方說。
這個戰(zhàn)略的實施,阿里用了四年時間。最初,他們發(fā)現(xiàn),阿里花五六百萬買的IBM小型機應付不了“雙十一”這樣的大場面。
當IOE的這些高帥富設備解決不了問題時,阿里決定換個思路,用云來處理淘寶產生的大數(shù)據(jù),以支撐業(yè)務量爆發(fā)式增長。
“做這個事情要耐得住寂寞,你碰到阻力都會告訴你很難,要放棄很容易,如果要一步一步走下去,要內心足夠強大。”在完成了去IOE后,周寶方這位靦腆的工程師平淡說出這番話,其實是在回應某些人的質疑:CIO們怎敢如此輕率,隨便用學生的習作替代老師的產品。
關鍵是,五六百萬只能買來一個很小的單元,“如果按阿里業(yè)務增長速度發(fā)展下去的話,我們相當于給某些廠商打工了。”周寶方說。
當周寶方他們最終把替換下來的IBM小型機當成紀念品擺在淘寶大廳時,他們發(fā)現(xiàn)在這個艱難過程中,很多技術和人才積累下來了,這些人才是阿里重要的競爭力核心之一。
十八屆三中全會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后,今年,政府層面去IOE的決心更加明確。不久前,中央政府采購網(wǎng)近日發(fā)布的最新信息顯示,賽門鐵克、卡巴斯基等國外安全軟件被排除在了2014年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協(xié)議供貨商名單之外,同時政府采購部門批準了360、啟明星辰、冠群金辰、北京江民和瑞星5個反病毒軟件品牌入圍,均為清一色中國品牌。
7月,李克強總理考察浪潮集團時,浪潮高管直接建議政府大力支持國有云計算廠商。更早之前,計算芯片、超級計算機、3G網(wǎng)絡制式、手機操作系統(tǒng)、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國產化的呼聲一直都在,不少已經落到實處。
后“棱鏡門”時代的反壟斷調查和去IOE化,不光深深地烙上了網(wǎng)絡安全保衛(wèi)戰(zhàn)的印記,也刻上了中國IT企業(yè)奮力直追的腳步。
本組稿件由本報記者 張頔 姜寧 孟敏 王赟撰寫
本報實習生 萬汶柳 楊兵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