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肖瑋 實習記者 鄭蕊)在所有的養老服務需求中,醫療條件分量極重,為加快本市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市民政局、發改委等9個委辦局于昨日聯合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本市養老機構和養老照料中心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本市所有養老機構和養老照料中心都要具備醫療條件,構建“醫養結合”服務模式。
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的總人口約為13.7億,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達到8.87%,養老服務需求越來越大。《通知》指出,本市養老機構要在滿足入住老年人醫療服務需求基礎上,充分利用周邊醫療服務資源開展“醫養結合”。為靈活推進“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和養老照料中心可以通過三種形式展開工作。
第一種方式是配套設置,采取內設醫務室、衛生所(室)等或引入周邊醫療機構分支機構等形式,滿足老年人醫療服務需求。另外,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和養老照料中心也可以采取申請獨立設置康復醫院、護理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等醫療機構的形式,為老年人提供多種形式的醫療服務。最后一種方式則是開展協議合作,讓周邊醫療資源豐富,但自身難以獨立設置醫療機構的養老機構和養老照料中心,采取與周邊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的方式,開辟綠色就診通道,為入住老年人開展醫療服務。
首都醫科大學衛生管理與教育學院教授崔小波表示,以前辦養老院也必須要考慮醫療資源的情況,大多養老機構會主動選擇與周邊的醫療資源開展協議合作,便于老年人生病時可以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對于養老機構推行“醫養結合”的障礙,崔小波表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人才資源匱乏,尤其是護士和護理員。由于老年人是醫療的脆弱人群,很多人甚至一人多病,他們是醫療工作中的重點人群。伴隨我國養老事業發展,社會將需要更多的護理人才。但目前護里隊伍人員奇缺,與其他國家相比,僅為社會需求數量的1/3,數量明顯不足。
崔小波表示,未來社會老年化的程度還會繼續提高,使得我國對醫療護理人員的需求將不斷增加。目前造成護理人員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籌資機制問題和護理價格合理問題,護理費過低已經成為維持和發展護理隊伍的重大障礙。對此,崔小波建議可以從“醫療保險”中建立一個“長期護理保險”,保證醫療護理方面的資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