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超級銀杏”,出廠價幾千元,落地價卻達5萬元,巨額差價去哪了?動輒花上千萬找知名公司進行綠化設計,其實就是幾個剛畢業的學生參照以往案例稍加改動,巨額設計費背后有哪些貓膩?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地方頻現綠化奢侈浪費的背后,掩藏“黑色內幕”。
23米的路要種27棵喬木
23米的路邊綠化,種6棵喬木已然嫌擠,規劃圖紙卻要求種下27棵,栽下去,樹都堆成“一坨”。一位從事園林綠化近30年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去年在山東某地參與城市綠化,規劃要求的栽樹間隔不到1米,乍一看巨資打造生態園林城市立竿見影,但樹太密,根本活不了,用不了一兩年必須挖掉。
業內人士說,這種好大喜功,不僅是政績觀作祟,背后還有一本“黑色的腐敗經濟賬”。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2013年,我們給某地的新區整體綠化做規劃設計,施工總面積130萬平方米,綠化施工總招標金額1.3億元,設計費每平方米15元,加起來近2000萬元”,其中很大一部分用在上下打點和給有關部門人員的回扣上,這是“潛規則”。
業內人士揭秘,規劃設計“吹泡泡”是綠化浪費的根源和起點,設計費與工程造價掛鉤,設計越奢華、工程造價越高,設計收費越高。而對后續施工而言,工程“蛋糕”越大,苗木銷售、工程施工等能分到的就越多,一些掌握權力的人也能從中獲取暴利。
2013年落馬的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原黨委書記郭清和被查出在園林綠化項目招標等方面大肆收受私人老板和下屬干部賄賂共計200多萬元。
采購只買貴的不買對的
不斷吹大的園林綠化政績“泡泡”,讓被視為清水衙門的綠化部門成為腐敗叢生的“沃土”。
記者梳理發現,近3年來,就有超過20宗林業園林系統官員腐敗案,其中不乏多宗窩案,落馬官員數十人。這其中,施工招標和苗木采購是兩大“腐點”。
今年3月,江西撫州中院審理發現,撫州市金溪縣原副縣長徐俊以應付上級綠化檢查需要緊張施工為由,避開正常招投標程序,先內定好施工單位,完工才“補辦”邀標手續,并獲得工程方提供的好處費6萬元。
不同的綠化樹種,成本差異巨大,決策背后,有不小的尋租空間。一位業內人士回憶參與河北某地政府招標的綠化項目,“我們推薦用本地幾百元一棵的楊樹,政府卻要求從南方引進胸徑40厘米上下的‘超級銀杏’,出廠成本就幾千元,長途跋涉后,落地價1棵樹要5萬元。”
要從源頭上遏止“園林綠化腐敗”,廣州市政協委員韓志鵬認為,要掐住“規劃”和“錢袋子”兩個“七寸”,對園林工程的項目預算至少要向三公預算看齊,做好全面公開,細化到具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