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投訴被忽悠 阿里巴巴集團在紐交所上市首日股價大漲38%,美資知名的長期基金獲配新股最多,而參與基金等產品出海打新的多數內地投資者卻倍感失落,有若干公募基金子公司及第三方理財機構發售的相關資管產品顆粒無收。統計顯示,有接近900家境內外機構一股沒分到,涉及上千億認購資金。境內機構獲配額度最大的是中國人壽的1.5億美元,“阿里IPO愛長期投資的保險資金,不愛賺了就跑的散戶。”市場人士指出。
日前,阿里巴巴集團的IPO狂歡落下帷幕,不但融資規模創下美股紀錄,而且掛牌首日暴漲38.07%。不過,大量興沖沖參與打新的內地基金卻空手而歸,它們近期不得不向大量散戶投資人安排退款。
白送錢近1800家機構瘋搶 20%分給了國際投資者
由于市場早已收到“阿里巴巴定價將理性偏低”的風聲,機構普遍認為“買到就是賺到”,所以市場上“阿里打新”硝煙彌漫,而且門檻不低,散戶都要求25萬到50萬美元起,內地基金打新要求客戶100萬元人民幣起投。但即使這樣高的門檻,仍有大量散戶參與。
但最后贏家卻不是內地機構。結果顯示,全球近1800個機構賬戶認購,認購金額超過3000億美元,超額認購14倍。最終配售情況是,10%分給了零售投資者,20%分給了國際投資者,50%的賬戶被分配的股數是零。前25的大機構客戶被分配到的股份占配售股份的50%,總計前100的大機構客戶被分配到的股份占83%。
內地非保險類機構獲配少
獲得配額較多的都是保險公司,其中額度最大的是中國人壽(1.5億美元);這次內地非保險類機構獲配額度普遍較少,相關IPO資管項目也并非全軍覆沒,只是承載著小散們希望的資管產品獲配普遍不多。其中相對獲配最多的是華夏基金,獲2000萬美元額度。此外,融通基金在近1800個認購機構中排在第398位,約200多萬美元。
嘉實基金子公司嘉實資本上周末給投資人發送短信稱,“您所認購的嘉實資本阿里新股投資1、2、3、9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未獲得阿里巴巴IPO新股份額。”據悉,嘉實資本為參與打新通過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募集資金超20億元。網上另外有爆料稱,江蘇有一個6億多的資金未獲配。
一些中國香港地區的基金也收獲寥寥。“港股通”微博稱,有香港基金經理投訴,主要美資投行作為阿里的分銷商,當晚遲至近9時,才通知申購結果,獲派比例極低。據悉有基金及機構大戶,向美資投行認購約5億港元阿里股份,結果只獲派不足500股,中簽率只有約0.05%。
內地基金大筆資金白押 散戶認購費會全部退還
內地基金對阿里巴巴的強勢也頗多怨言。
一位接近嘉實基金的人士透露,買之前,對方(阿里巴巴及承銷商)信誓旦旦保證有渠道,結果最后還是沒中,卻讓投資者壓了大量資金半個多月。
據悉,目前通過嘉實渠道參與阿里打新的諾亞財富、利得財富等機構已在協調退款事宜。
諾亞財富相關負責人稱,接下來會退款給投資人,不會收取手續費。
利得中國財富管理研究院人士表示,通過利得財富認購了嘉實資本阿里7號的投資人也將在10個工作日內收到退款。
該人士稱,投資人不會有本金損失,認購費也會全部退還,投資人損失的可能是一些資金占用成本。
焦點關注
境內多家機構打新資金
為何“空手而歸”?
1 IPO玩法不同 美股是分配A股才抽簽
“阿里巴巴這樣做也沒什么錯。”不少內地基金人士承認。接近阿里巴巴的人士介紹說,美股IPO沒有針對散戶的隨機抽簽原則,而是由各大承銷商各自劃分額度,發行人也有權決定選擇性接受投資者。而在一般情況下,投行則更傾向于主權基金、大型公募基金等長期資金,同時也會照顧老客戶。而這次剔除掉零售投資者也可能是阿里方面做出的決定。內地基金專為阿里IPO“打新”發產品不專業,不是報個認購額度上去,就能按比例“打”到多少。
2 內地基金炒短線 阿里更愿國際機構長期持有
內地一家保險公司人士說,這次阿里巴巴希望股價穩固,希望投資者鎖定期比較長,而券商和基金都喜歡套利,經常一上市就把股票賣了,因此,這次內地獲配較多的都是較長期配置的保險公司,而券商和基金獲配額度都很少。
阿里巴巴也多次透露,此次盡可能地以保守定價為市場降溫,從而換取更多長期價值投資者進場。
3 內地基金“掛羊頭,賣狗肉”做法引阿里不滿
早在今年6月,針對部分基金推出的“阿里巴巴打新”項目,接近阿里巴巴的人士指出,參與打新出于市場宣傳的可能性更大,因為承銷團隊全部來自于國際一線投行,其擁有自己的銷售渠道,“打新基金”是否能夠獲得配售份額并不確定,即便拿到也應是較小份額,并不足以實現產品宣傳所稱的高額回報。
該人士說,更大的可能是,基金設立的打新項目,應該是針對諸多新股投資的一攬子基金,阿里巴巴股票只是其中一只,只不過因為阿里巴巴的IPO過于引人注意,因而被基金們拿來作為宣傳方向,以便擴大基金認購規模。
另外,就嘉實基金來說,其看重阿里巴巴新股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嘉實基金原本計劃依托其股東德意志銀行來獲得部分阿里巴巴集團股份認購份額,希望將出海打新流程走熟,為后續與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合作奠定基礎,并吸引更多用戶走向境外市場。
- 相關閱讀
-
樓繼偉: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將繼續著眼于綜合性目標
原標題:樓繼偉: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將繼續著眼于綜合性目標 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20日至21日在澳大利亞凱恩斯舉行。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會議期間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總體上平穩增長,中國宏觀經濟...
-
交行ATM取款機扣款不吐錢影響京滬等全國多城市
原標題:交行ATM取款機扣款不吐錢 影響京滬等全國多城市 昨天下午,北京、上海、南京等多地市民反映,交通銀行ATM取款機出現吞卡、取款吞錢等現象。昨天下午5點49分,交通銀行方面發布消息稱,昨天下午,該行業務...
-
央行鼓勵跨境人民幣創新業務試點政策框架基本建立
原標題:央行鼓勵跨境人民幣創新業務試點 政策框架基本建立 9月16日至19日,在廣西南寧市舉辦的第1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鼓勵跨境人民幣創新業務試點,繼續穩步推進跨境人民幣業務...
-
ETC全國聯網設備價格遭哄抬財政投資或增加30億
原標題:ETC全國聯網設備價格遭哄抬 財政投資或增加30億 為完成到2015年年底基本實現全國ETC聯網這一既定目標,交通部要求相關部門立下“軍令狀”。各地對ETC聯網展開運動式推進,這成為供應商的一場盛宴。ETC設...
-
G20會議商討增長戰略將額外增長目標下調至1.8%
原標題:G20會議商討增長戰略 將額外增長目標下調至1.8% 為期兩天的20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21日在澳大利亞海濱城市凱恩斯結束,會議討論了當前全球經濟形勢、G20全面增長戰略、長期投資等問題。保增長、...
-
實體經濟指標顯示增長比預想好貨幣政策難迎寬松
原標題:實體經濟指標顯示增長比預想好 貨幣政策難迎寬松 盡管統計局的8月經濟數據公布后,多家機構下調了中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 D P)的同比增長預測,但是從工業用電量、企業中長期貸款及鐵路貨運量三大實...
-
第二屆中國財經領袖年會暨中國財經年度人物推介在京啟動
原標題:第二屆中國財經領袖年會暨中國財經年度人物推介在京啟動 由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新華網和《財經國家周刊》共同舉辦的第二屆中國財經領袖年會暨中國財經年度人物推介活動于日前在北京正式啟動。 ...
-
我國民間金融市場規模超過5萬億非法集資案件高發
原標題:我國民間金融市場規模超過5萬億 非法集資案件高發 近期多地老板跑路頻發,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大幅增加,凸顯部分地區民間融資風險進入集中暴露期。《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多地調研了解到,民間融資風險既受經...
-
中石油報告:世界石油新版圖浮出水面
原標題:中石油報告:世界石油新版圖浮出水面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隨著油砂、鹽下油和頁巖油氣資源成為能源“新寵”,全球能源格局軸心已出現由中東向西半球轉移之勢,世界石油新版圖...
-
聯合國環境署前主席:應將生態系統服務算作GDP一部分
原標題:聯合國環境署前主席:應將生態系統服務算作G D P一部分 日前,在第五屆(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暨2014低碳發展高峰論壇上,聯合國環境署前任主席勞倫斯·布魯姆表示,應該將生態系統服務算作G D P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