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區法院 臧雷
互聯網時代,網購旅游產品迅猛發展。在歐美國家,旅客網上預訂的滲透率已經達到了60%至70%,我國旅游產品網上預訂雖僅占20%左右但發展迅速。網購旅游究竟有哪些法律風險?消費者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半數旅游網站不提供書面合同
首先是資質風險。部分網絡賣家冒充知名旅行社誘導消費者消費,部分完全無合法資質的黑旅行社,會通過虛假宣傳冒充正規旅行社在網上售賣旅游產品。
其次是預付款風險。部分網絡賣家要求消費者先交預付款,在消費者支付了預付款后提出漲價要求,如果消費者拒絕,網絡賣家則拒退預付款。
第三是合同風險。有半數的網購旅游網站不提供書面合同,由于提供的電子合同無消費者簽字,一旦發生糾紛,消費者將面臨無合同依據的法律風險。
第四是廣告風險。部分網購旅游網站在發布廣告時做出虛假承諾,在行程安排、游覽時間等方面做出夸大宣傳,而在消費者交了款項之后,則刪除之前的廣告網頁,使得消費者維權時無法提供證據證明該網站做過類似宣傳。
第五是卸責風險。部分網購旅游網絡運營商與組團旅行社信息不清晰,并非同一主體。網絡運營商僅為組團旅行社提供網絡經營平臺,消費者對此多不知情,在消費者進行維權時,網絡運營商與組團旅行社往往互相推脫,讓消費者無法維權。調查顯示,55.64%的消費者不清楚組團社與預訂旅游產品的網站之間的關系,信息不對稱直接影響消費糾紛的處理。在發生糾紛時,各旅游網站一般會接受消費者的反饋,但網站與組團社或地接社之間因協議不清或利益驅使等情況,造成一定的推諉。
第六是轉團風險。多家網站告知組團社或地接社等信息不清晰,導致消費者知情權無法保障,網站利用網購信息不對稱的特點,擅自轉團拼團,侵害消費者權益。
此外還有優惠券風險。部分網絡賣家在網上出售旅游優惠券,但隱瞞相關限制條件,如“價值200元的酒店住宿券,消費800元以上才能抵用一張券”、“代金券一間一夜只能使用一張”等限制消費情況時有發生。
植入病毒、釣魚網站詐騙頻發
首先要注意的是木馬詐騙。犯罪分子通過植入病毒進行詐騙。常見的情景為消費者在購買旅游產品之前向商家咨詢信息,商家通過網絡發送過來文件,說是產品介紹,在解壓的過程中植入病毒,之后消費者如果按照往常支付情況支付,支付過程中自動跳轉到空白頁,輸入驗證碼,輸入后跳轉到相關支付頁面,顯示付款成功,但買家卻說沒支付成功,說這幾天系統維護,多付幾次就好了,并且還謊稱多扣的錢之后會返還,結果消費者一查網銀,發現錢已經被扣了。
這個過程就是利用網購進行詐騙,基本流程即在交易過程中,消費者執行了對方發過來的文件,在繼續交易時,木馬會創建一個新的隱藏的交易單,這個交易單會搶在正常交易單之前被提交。在整個過程中,消費者根本看不到交易信息被篡改,會直接將錢打到犯罪分子指定的賬號中。
還有就是釣魚網站。釣魚網站是一種目前多發的網絡詐騙行為,犯罪分子利用各種手段,仿冒真實網站的URL地址以及頁面內容,或者利用真實網站服務器程序上的漏洞在站點的某些網頁中插入危險的HTML代碼,以此來騙取用戶銀行或信用卡賬號、密碼等私人資料。如詐騙分子通過在知名網站發布虛假廣告,引導網購旅游消費者進入詐騙分子設計的網頁,進而實施詐騙。
此外還有訂金詐騙。犯罪分子通過虛假宣傳讓網購旅游消費者先支付一定數額的訂金或者保證金,利用消費者急于出行的特點,誘使其不斷追加訂金,在消費者多次支付后關閉網頁,失去聯系。
如何規避網購旅游風險
目前,我國旅行社業務實行“許可證經營”制度,旅行社以互聯網形式經營業務,其網站首頁應當載明旅行社的名稱、法定代表人、許可證編號、業務經營范圍以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投訴電話。消費者要根據上述信息對旅行社的資質進行審查,不要購買無資質旅行社的旅游產品。
消費者在進行網購旅游時,一定要注意登錄官方網站,不要隨意登錄商家發過來的鏈接,防止被釣魚網站詐騙。網上報名參加旅行與直接到旅行社營業廳報名參加旅行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只有簽訂旅游合同,書面確認具體行程,明確約定雙方權利義務,旅行者的合法權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簽訂書面合同后,以后一旦發生糾紛,消費者有據可依。
部分旅游產品銷售網站沒有經營旅游業務的許可與資質,一旦旅行中出現問題,網站往往會拒絕承擔相應責任。因此游客在確認資質簽訂合同之后,一定要向網站索要發票和保險憑證。如發生糾紛,消費者應注意通過保存網頁、拍照、錄音、保存書面證據等方式固定證據,方便在以后的訴訟中進行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