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由于養豬歷史的悠久和喜食豬肉的傳統,豬肉更是家庭日常生活和宴請酬賓的一道主菜。正因為如此,一些昧著良心的商販便把壞水澆到這里,將病死豬肉、注水肉、未經檢疫的私宰肉,以及含瘦肉精、抗生素和其他藥物殘留的有害肉拿到市場,以劣充好,給百姓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9月29日,以《山西霍州放心肉監管令人憂》報道了霍州市3家生豬定點屠宰廠同時存在肉品未經檢疫流入市場,存在的問題不容樂觀,涉及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需要有關部門與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協同解決。
屠宰場:檢疫程序形同虛設
10月11日凌晨3:40分,跟隨一輛送豬的車輛來到了霍州市市區唯一的城關屠宰場,看到兩個工人抓住一頭豬按在地上,另外一個人手拿一把刀直接對著脖子捅了進去,血流了一會后就把豬扔進了旁邊的一個大鍋了;幾分鐘后用一個金屬鉤吊起豬送進了脫毛機,脫毛機轉動沒一會就把豬從另一個出口送出來了;這時又一個人拿著一把小刀在豬蹄上捅了洞,用金屬鉤勾起推到開膛的個人面前,工人把內臟取出來后將豬分成了兩片就結束了一頭豬的屠宰全過程;
按照國家檢疫標準,屠宰環節要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的檢驗員進行宰前、宰中和宰后檢疫,對生豬胴體、頭、蹄、內臟中的病源體和致病微生物檢驗定性,嚴查病害肉。其中包括檢驗長毛淋巴結、肉檢旋毛蟲及顯微鏡檢旋毛蟲等。在檢疫員檢疫的同時,屠宰場的肉品品質檢驗員還要對生豬的新鮮度、水分等進行反復檢驗,屠宰檢疫和肉品品質檢驗合格后才能加蓋動物檢疫合格章、肉品品質檢驗合格章及生豬定點屠宰章。然而在這個屠宰場,從生豬宰前到宰中直至宰后工序,始終也沒有看到檢疫檢驗人員在現場做同步檢疫、檢驗工作。
市場攤主:有票呢,只是我們沒要
在離市區最近的李曹鎮,兩位攤主告訴我們,豬肉有票呢,如果要票的話就給呢,只是他們進肉時沒要票。在南街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門口,賣肉的攤主雖然提供出了票據,但是卻是一張手寫的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
在另外一個門市部了解到,這個老板主要經營項目是是殺狗、殺羊、殺兔及野雞的,需要的話都可以現殺。長期致力于動物救助工作的裴先生說,狗肉的來源是五花八門的,有農家養的土狗、流浪狗還有寵物狗呢。這些狗很難保證本身有沒有病,比如流浪狗,體內都有大量的寄生蟲,如果在食用過程中處理不當,就會傳染給人。有些狗攜帶了某種病毒,狗本身不會表現出任何癥狀,但是人吃了卻可以感染病毒,近期不發病,潛伏期若干年,一旦發病治療難度很大。
當然,如果各職能部門嚴格按照要求去規范市場,執法到位,各盡其責,就不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市場。
與幾個買肉的消費者談話,竟然沒有一個人知道所謂的“放心肉”必須具備哪些部門的檢驗,該蓋什么樣的章子。大部分市民在買肉時只認檢疫章,有的根本不看章子,只是單純通過對豬肉的色澤、柔軟度以及氣味等方面的感官辨別,來確認所買的豬肉是否放心。
來源:http://msgc.xfrb/newsf/2014/10/27/141438775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