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著名文學雜志《當代》成立35周年紀念,當九十高齡的名作家屠岸從電梯里走出來時,現任《當代》雜志社社長耿林燕心中“特別特別感動”。緊接著,王蒙、賈平凹、劉心武、鐵凝、劉震云等陸續到場,這些如今在文壇赫赫有名的作家在走上文學道路之初的不少處女作、成名作都發表在這里,作家們稱《當代》雜志是自己文學夢開始的地方。現場,王蒙、賈平凹、劉心武、鐵凝等35位作家獲“榮譽作家”稱號。每人得到一個木制的《當代》模型,惹得阿來直開玩笑:為什么不是金子做的呢?
鐵凝:我第一部長篇小說就發表在《當代》上
“我這一代人是文學的晚輩,《當代》創刊之初,那時候我剛剛開始學習寫作,我覺得我們那代的文學青年集體夢想就是能夠在《當代》發表作品。”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說。作家寧肯稱《當代》雜志是自己“文學夢開始的地方”,“落實到我身上我覺得特別合適,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就發表在《當代》上。”
作家王躍文說,是《當代》雜志讓他從湖南文壇走向了全國文壇,“我是在《當代》成長起來的作家。”
作家阿來說,自己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代表作《塵埃落定》當初是被《當代》雜志發現和發表的,這部“在當時顯得稍微有點特別的作品”被雜志肯定讓他十分感動。
王海鸰:我的結婚離婚都與《當代》有關
作家王海鸰的作品《中國式離婚》和《新結婚時代》等最初都發表在《當代》,這位寫婚姻故事的女作家稱自己的愛情狀態和雜志分不開,“我的結婚、離婚都與《當代》有關”,她與前夫的相識就是在《當代》雜志的筆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