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帶有宏大敘事的詩歌在抒寫重大主題和為人民抒懷的同時,在詩歌的構架、想象力、修辭和語言上較為講究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突破。與此同 時,同類題材的詩歌也存在著挖掘不深、空泛議論、浮夸抒情、缺乏生命體驗的弊端。江蘇少兒文化藝術促進會推出的“百首弘揚核心價值觀新童謠”活動“以境融 理、以事蘊德、以趣揚榮”的特點產生廣泛影響。此外還有中華詩詞學會推出的“中國夢”2014中華詩詞演唱會、“天佑德杯中國夢”詩歌大賽等。
2014年度,以抗戰為題材的主旋律詩歌以及以“中國夢·強軍夢”為主題的軍旅詩出現了可喜的態勢。軍旅詩歌如何突破一般意義上的戰爭題材和模 式化的宏大歷史敘事是其寫作的難題。中青年軍旅詩人對個人與民族、存在與死亡、當下生活和歷史記憶的重新定位與思考使得這一類型的詩歌在呈現個體真實的同 時也實現了想象的真實、軍旅生活的真實以及歷史的真實,在表現時代主旋律和宏大主題的同時攜帶著生命體溫、情感熱度、思想深度、人文情懷和社會觀照。這些 中青年軍旅詩人在詩歌意境、思想縱深和詩歌美學方面也實現了一定的拓展。當然,軍旅詩歌創作也出現了一些“短板”。軍旅詩人劉立云在《鐵馬冰河入夢來》中 指出,當下一些軍旅詩歌缺乏銳氣和擔當,缺乏有寫作難度和精神難度的、以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為宗旨、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致的撼動人心的大作品。
“詩歌與現實”的話題討論持續升溫
進入新世紀,詩人與現實之間的緊密關系使得詩歌的現實感、人文關懷、及物性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與此同時,詩歌過于明顯的題材化、倫理化、 道德化和新聞化也使得詩歌的思想深度、想象力和提升能力受到了挑戰。深入探討文學與現實的關系對于深入研究和解決當下詩歌寫作中出現的種種切實問題,進一 步引導現代新詩的健康發展,引領詩歌寫作的先聲,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社會價值和詩學建設性。2014年“詩歌與現實”這一話題在整個文學場域中全面展 開,相關評論從詩人的寫作身份、姿態、歷史意識、現實立場以及現實生活和新媒體的挑戰強調了講述中國故事的困窘和難度。詩人如何在場而又離場,如何本土而 又世界,成為文學的美學問題,也成為重要的歷史問題。
在第三屆中國新詩論壇上,與會評論家就“詩歌與現實”的話題進行討論。一部分學者認為,詩歌不能硬性而直接地與社會生活和公共空間發生關系,而 應該保持其獨立性和純粹性。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新世紀以來的社會現實以及新媒體的發展對寫作和評論的“現實性”提供了新的課題和挑戰,寫作的現實性成為 不可回避的話題。在第四屆中國詩歌節詩歌論壇上,來自大陸以及臺港澳地區的詩人和評論家緊緊圍繞“夢想與現實”這一主題討論新的歷史條件下詩歌與當下和現 實的關系,詩歌如何反映時代、承擔現實、深入生活。第八屆天問詩歌藝術節以“讓詩歌發出真正的聲音”為主題,研討當下的詩歌生態、詩人面對社會現實的責任 感。此外,詩學專著《個人化歷史想象力的生成》《新世紀詩歌精神考察》《閱讀的姿勢:當代詩歌批評札記》《當代詩壇“刀鋒”透視》《自由的詩》都對詩歌與 現實的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學理思辨和現象分析。歐陽江河認為,詩歌不應該像其他“媒體寫作”一樣被文化和現實、市場等消費而成為“風格化景觀”,應該具 有痛感、尖銳性和現實性,應該對時代做出更復雜的觀照,詩歌寫作應該有寬廣性和深度。吉狄馬加在《詩歌在當下現實中的作用與詩人的使命》中認為,全球化時 代語境下,詩人擔負著建設人類精神家園、撫慰人類干枯絕望心靈的重要作用和使命,詩人是民族和時代的良心。在復雜的社會現實面前應該做一個行動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