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的話
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人的一生。一個民族的閱讀水平會影響到國民的精神境界。季羨林先生說:“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讀書人是幸福人。閱讀雖是個人的事,作為黨報卻有責任有義務正確引導大眾閱讀。從今天起,遼寧日報開設“閱讀”專刊,每周一期,向讀者推介精品人文社科類圖書,讓我們一起“悅”讀,守望精神,打開思想。
看點
著名作家賈平凹在上個世紀因《廢都》等作品知名,在隨后的文學創作中也一直不斷嘗試突破,《秦腔》獲得茅盾文學獎。最近推出的長篇小說《老生》則開始嘗試民間寫史。故事發生在陜西南部的山村,書中的靈魂人物老生是一個在葬禮上唱喪歌的職業歌者,他身在兩界長生不死,超越了現世人生的局限,見證記錄了幾代人的命運輾轉和時代變遷。老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精神主線,把四個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發生的故事連綴成一部大作,從20世紀初一直寫到今天,成為現代中國的成長縮影。故事以老生常談的敘述方式記錄了中國近代的百年歷史。《老生》剛剛蟬聯《當代》2014年度最佳長篇小說。
賈平凹:苦惱歷史如何歸于文學
我吃過40年的煙,《老生》是煙熏出來的,就是想表達自己內心所想。有些事實經過幾十年,好似鄉下老太太講古,一代代傳下來,應該實寫,因此會寫具體的、真實的一些社會生活現象。
寫《老生》我以為一切都會得心應手,沒料到卻異常滯澀,曾三次中斷,難以為繼。苦惱的仍是歷史如何歸于文學,敘述又如何在文字間布滿空隙,讓它有彈性和散發氣味。這期間我又反復讀《山海經》。 《山海經》是我近幾年喜歡讀的一本書,它寫盡地理,一座山一條水地寫,寫各方山水里的飛禽走獸樹木花草,卻寫出了整個中國。 《山海經》里那些山水還在,上古時期有那么多的怪獸怪鳥怪魚怪樹,現在仍有著那么多的飛禽走獸魚蟲花木讓我們驚奇。
《老生》是四個故事組成的,故事全都是往事,其中加進了《山海經》的許多篇章。 《老生》的往事也都是我所見所聞所經歷的。 《山海經》是一座山一條水地寫,《老生》是一個村一個時代地寫。《山海經》只寫山水,《老生》只寫人事。
如果從某個角度上講,文學就是記憶的,那么生活就是關系的。要在現實生活中活得自如,必須得處理好關系,而記憶是有著分辨,有著你我的對立。當文學在敘述記憶時,表達的是生活,表達生活當然就要寫關系。《老生》中人和社會的關系,人和物的關系,人和人的關系是那樣的緊張而錯綜復雜,它是有著清白和溫暖,有著混亂和凄苦,更有著殘酷、血腥、丑惡、荒唐。這一切似乎遠了或漸漸遠去,人的秉性是過上了好光景就容易忘卻以前的窮日子,發了財便不再提當年的偷雞摸狗,但百多十年來,我們就是這樣過來的,我們就是如此的出身和履歷,我們已經在苦味的土壤上長成了苦菜。《老生》就得老老實實地去呈現過去的國情、世情、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