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文學的交流不僅是作家之間,也不僅是作家和讀者之間,還有作品之間,作品和讀者之間,高興說:“作家面對面的交流重要,但后續的工作同樣重要,也就是作品間的交流。因為文學,最終還是要用作品來說話。不過目前來說,我們的作品交流,還處在一個非常不平衡的狀態,基本上,國內新的作品,我們能夠第一時間引進,但反過來,我們的作品被介紹出去,卻是零散的狀態。這是一個艱難的任務,未來需要更多的努力。”
讀者也需要交流
作家間的交流,影響著文學的創作乃至發展,而對于讀者來說,過于專業的交流往往收獲甚少,特別是頂級作家之間的交流,對讀者來說,并不容易理解。
在今天,全民閱讀正在成為社會的共識,而文學閱讀毫無疑問是閱讀的重要部分,那么如何建立起讀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機制?高興說:“對于閱讀,有很多種說法,有些很多,但有一些影響廣泛卻有待商量,比如說有人覺得讀者喜歡的就是好的,我不贊同,文學的欣賞本身也是審美的一種,需要長期地培育和不斷地提升。作為文學人,不論是研究者也好,還是創作者也好,都應該去引導讀者之間走上更高的水平”。
引導的方式并非說教,而是打通交流和溝通的渠道,高興說:“現在國內有一些地方做得不錯,比如深圳,那里每年都有非常多的筆會、交流會、講座等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僅給了讀者一個溝通和交流的機會,同時也在不斷地培養和提升人們的閱讀趣味”。
而在網絡時代,新技術的發展則為文學的交流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和便利,高興說:“以前我們那個時代,有很多的讀書會、讀詩會,大家聚在一起,朗讀自己喜歡的作品,交流各自的感想。后來慢慢少了。但是新技術又給這樣的交流提供了方便。比如微信,據我所知,微信上有很多讀書、讀詩的公眾號,比如有一個叫魅力讀詩的,每晚十點會發布新的詩歌,關注者很多”。
不過,要讓文學的交流更加普遍,還需要做更多的事情,高興說:“引導和支持很重要,人們都在忙,但是對于閱讀、對于文學依舊有很多人還有興趣和熱情,只要有好的溝通和交流的機會,自然會來。現在盡管已經有了一些,但還處在圈子化的狀態,一些趣味接近的人們在一起交流,未來,我們可能要考慮建立更加普遍的交流機制和平臺,不論是社區的讀書會也好,還是網上的讀書平臺也好,都是如此”。
非網絡時代的慣性
現代文學的一個根源,就是文學交流。文學的交流有幾個層面,比如作家與作家或評論家之間的交流,比如作家與讀者之間的交流。
這種交流首先對作家有好處,對于一個作家來說,陌生的環境,異域的文化對于他本人的創造往往會有非常好的啟發和幫助,使他能夠調整自己對生存經驗的認知,甚至喚起因為常駐一地而漸漸麻木的知覺,最終增加寫作的經驗。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很多,甚至不僅是文學,美術、音樂等等都有。
反過來,對于當地來說,每一次異域創作者的到來,都可能會帶來一些新的東西,當年泰戈爾、蕭伯納到中國,直到今天,也一直被認為是一件大事,但實際上,在當時,不過是創作者圈子內的活動,甚至因為傳播技術的局限,大多數普通人可能都不知道。
作家獲得異域文化資源的途徑無非集中,文本,或者交流,或者親自體驗。當然,在今天傳播技術高度發達的時候,不一定每一次都需要親自參與,網絡可以完成很多事情。但更多時候,人們還保持著非網絡時代的慣性,就好像教學,幾乎所有的教學都可以通過網絡完成,但人們還習慣于去課堂上課。文學交流亦如此,這也有好處,就是親身的體驗往往要比通過其他途徑獲得的更加生動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