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孫家正的《老人與樹》、吳克敬的《歲歲喜鵲》不約而同地寫了“大樹進城”現象,這一現象大約是我們這個農業國栽培史中的新頁,他們對從農 村、鄉野移栽大樹到城市這一現象進行了思考。馮俊科的《雅雀無聲》寫的是科技帶來的土地污染、食品安全問題,他筆下的鄉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異;陳倉《空 麻雀》中的鄉村失去了活力,而留守的女兒正為漂泊城市的父親擔憂;鮑十的《東北平原寫生集》對鄉土的描繪猶如一幅畫,躍然紙上。獨特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情感 是一方土地對作家的神奇賜予,而這樣的小說也具有保土護壤的功能。這些作家寫出了具有“原產地保護”標識的作品,堅持美學判斷、情感判斷,對生養他們的土 地、親朋鄉黨充滿感情,以寫作報答大地的養育恩情,為可愛的人民立傳。
反腐:描摹風暴下的眾生相
文學“染乎世情”,與現實共振,2014年的反腐風暴席卷神州大地,2014年反腐小說比之以往更值得關注和研討。反腐小說,一貫以現實主義傳 統、人道胸懷和批判精神為核心,為廉潔健康的政體鼓與呼。當然,以往的反腐小說常常停留在好人與壞人、好官與壞官的沖突層面,上升到復雜的人性拷問和心靈 審視較少。
“反腐”小說和官場小說的巨大區別在于,官場小說在較低層面展示職場的技巧性甚至厚黑面,反腐小說不一定和所謂的“官場生活”緊密聯系,即便聯 系緊密,也需要擺脫官場小說寫作的流弊,創作者要有嚴肅的寫作態度,寫作中還需要去類型化,比如:區別于官場小說以情節為敘事結構核心的主流套路,去除小 說中的介紹性、說明性文字,不以宣揚所謂的“官場潛規則”為作品的賣點——總之,讓小說回到小說本身。
凡一平的《非常審問》寫的是貪腐局長萬一光害怕突然被紀委“雙規”,于是在家和妻子相互進行模擬審問,以期真正被審問時不因害怕而交代問題。在 這過程中,他發現在事實面前自己無法抵賴,便希望退掉那些和他稱兄道弟的老總們送來的巨款,然而,老總們要么不承認送過他錢,要么表示“打死也不會說”, 非但如此還繼續送給他錢。萬一光鋃鐺入獄,但并沒有他臆想中的審問,鐵證如山,不再需要他交代。萬一光之前顯然受到了“老虎”、“蒼蠅”紛紛被打的震懾, 然而,他卻繼續收受賄賂,貪欲無邊。小說告誡官員只有清正廉潔才會心安理得,萬一光的模擬審問救不了自己,終是徒勞。這篇小說故事簡單,但全部依靠生動傳 神的細節,塑造一個終日惶惶不安的貪官形象,凡一平把敘事藝術還給了小說。凡一平控訴、揭露貪腐之惡、弘揚正義,也在作品中灌注人文關懷。貪腐局長萬一光 能激起讀者的痛恨,但作品同時能讓讀者同情欲望下扭曲的一個人。貪腐讓萬一光人格扭曲,慘不忍睹,他緊張、自虐,四處說謊、心存僥幸,十分可恨也十分可 憐,惟有入獄才能獲救,重新拾回人格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