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房地產藍皮書課題組5月7日在京表示,去庫存成為重要目標之一,預計地方政府將出臺政府回購商品房作為保障性住房政策。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社科文獻出版社當日在京發布《房地產藍皮書:中國房地產發展報告No.12(2015)》。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房地產藍皮書主編李景國表示,迫于財政收入下降的壓力,地方政府出臺支持房地產市場發展政策的可能性較大。同時,2015年我國住房信貸政策仍有繼續放松的可能。
2014年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創歷史新高。為消化待售面積,今年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指導意見》,提出大力發展住房租賃經營機構、支持房企將其持有的房源向社會出租、積極推進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從租賃市場籌集公共租賃房源等重大措施。
上述意見還提出各地可以通過購買方式,把適合作為公租房或者經過改造符合公租房條件的存量商品房,轉為公共租賃住房。課題組表示,“從商品房去庫存化的角度看,預計地方政府特別是待售面積較多的城市,也會出臺具有可操作的政府回購商品房作為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及細則。”
藍皮書分析,由于房地產市場分化明顯,為了更好地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中央會繼續采取因地制宜、分城施策、分類指導的原則,調控權將部分下移。尚教蔚分析,有可能出臺的政策包括:降低公積金貸款門檻、增加公積金貸款額度、效仿央行“認貸不認房”還清住房公積金貸款后再次購房申請公積金視做首套房、降低交易契稅、放寬房地產開發企業貸款、一線城市微調(完善)限購政策、重新出臺認定首套住房和改善型住房的標準等。
課題組表示,2014年持幣觀望者形成一定積累,但2015年住房需求的釋放不會像2009年那么迅猛。
藍皮書分析,這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目前的房價已經達到一定高度,特別是一線城市和經濟較為繁榮的部分二線城市,即使銀行的住房消費貸款政策達到2008年的程度,購買力也不如2009年;二是住房市場化改革之前累積的住房欠賬已基本消化;三是通過最近幾年的調控,購房需求已以自住和改善型為主,投資、投機性需求已大大減少;四是當前的通貨量、庫存量、政策、市場遇冷形成的原因等市場背景與2009年差異較大。
“綜合各方面的情況看,尤其從供給和需求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將要出臺的政策來看,2015年房價上漲的可能性存在,但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尚教蔚預測,總體看2015年房價與2014年持平或高于2014年增長的可能性較大,但區域分化仍較明顯。
當前,庫存高企、銷售回落是房地產市場面臨的主要問題。
“鼓勵滿足居民合理購房需求將成為未來房地產調控政策的主要內容。”課題組預計2015年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將繼續寬松,二套房貸最低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浮動幅度下調的可能性較大。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