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身后的建渣,曾是一間住戶自行搭建的房子。
華西社區報記者 沈悅攝影報道
“書記你來我家拆房子嘛。”最近武侯祠橫街12號院掀起了一股拆除違章搭建的小高潮。居民都自愿讓工作人員上門勘測地形,拆除違章搭建物。五一前這里還有不少間違章搭建,5月1日,14棟的屋頂就被拆除一空。違章搭建物的主人不僅沒有阻難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并且極力配合,這在以往可是不能想像的事情。
為擴面積樓頂修房
破壞防水住戶遭殃
武侯祠橫街12號院是80年代中期修建的房子,一套房平均面積在50平方米左右。每戶常住人口基本在4人以上,可謂人多面積小。為了改善家中的居住面積,居住在頂樓的一些住戶就打起了屋頂建房的主意。
然而樓頂修了房屋的住戶居住面積倒是擴大了,可害苦了其他住在頂樓的住戶。14棟8號張光榮的家,屋內墻體有很多斑駁地印跡,都是由于屋頂漏水所致。張光榮并沒有在他家樓上搭房子,但由于該棟有其它住戶進行了違章搭建,社區便無法對他的樓頂進行修繕。于是他只有無奈的等待,實在等不了了就自己花錢對樓頂修繕一下。但部分的防水處理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沒過多久房子又開始漏水了。
“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樓頂的積水順著地勢的坑洼處全都沁到墻體里,滴到家里。有回下雨我們把鍋碗瓢盆全用上了,接了一夜的雨水,那晚上忙得覺都沒睡成。”張光榮感慨地說。
拆違建送防水 居民說行
一直以來拆除違建都是特別麻煩的事兒,每棟樓的樓頂可不是誰想上去就能上的。樓頂入口大部分都是一個井口大小的洞,有的在樓道中間,有的直接就在居民家中。因此社區非常不好管理。“總不可能強行進入住戶家中,搭樓梯拆除吧!”工作人員說。
而這一次的違建拆除異常順利,原因就在于善后工作讓大家都滿意了。社區在拆除違章建筑的同時還負責出資把樓上的雜物全部清理掉。接近30年的老房子,上面的雜物相當多,用了好幾輛大卡車才拉走。等樓頂全面清理干凈,社區還請來專業人員進行統一的防水處理,屋頂漏水的問題也徹底解決了。
據一位在自家樓頂有違章搭建的陳姓住戶介紹,他家當時一共5口人,居住面積只有58平方米。在自家樓上搭間房子是為了長大的女兒有間獨立臥室,樓上還堆了很多老母親收集的雜物。其實他早就想把上面清理一下,這么多年的老房子,他家也漏水。這次社區給大家想得這么周到,他爽快地接受了拆除。
與其說在拆違建
不如說幫居民清理垃圾
目前,屋頂自行搭建的房子經過多年使用,處于年久失修狀態。一些房子已經沒有人住,房主自己卻不想花錢處理。現在與其說是在拆違建,不如說是在幫居民清理垃圾。社區出人、出力、出又錢,辦一件居民本來也想干的事,推進自然是順利的。蜀漢街社區書記邱春說,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引導,確實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