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訊 “土地流轉政策使我們在家門口實現了創業?!蓖恋亓鬓D承包戶馬木海買、冶俊英說?!袄娼洕贝罂h——化隆回族自治縣的石大倉鄉積極宣傳土地流轉政策,千方百計加快土地流轉步伐,因農民外出務工而撂荒的土地一片一片地活了起來。
近年來,隨著外出務工和開辦拉面館農民的日益增多,化隆縣東中西部山區的許多土地處于撂荒狀態,如何把這些因勞務輸出而撂荒的“死田”變成“活田”?石大倉人給予了我們這樣的回答:在尊重群眾意愿的前提下,堅持土地流轉“依法、自愿、有償、承包經營權不變”的政策,大力開展土地流轉。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全鄉動員引進承包大戶,鼓勵發展家庭農場,簽訂流轉承包合同,終于使1700畝撂荒的土地重新得以利用,用于規模種植雙壟全膜馬鈴薯。據悉,受益農戶達130戶500余人,獲得土地流轉補償金共計10萬余元。
“土地流轉使撂荒地大大減少,使群眾拿到了流轉費增加了收入,還發展了馬鈴薯規模種植產業,實現了一舉三得,這都是土地流轉政策帶來的好處?!迸_力蓋一村黨支部書記馬乙布拉高興地說。
同時,石大倉鄉還建立了土地流轉服務站,在配送地膜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服務,目前已完成地膜覆蓋600畝,5月份將全面完成地膜的覆蓋和馬鈴薯的種植,為今年馬鈴薯豐收、增加群眾收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