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萬萬聯合”了,一個是住宅地產老大,一個是商業地產老大,被業內戲稱為“萬萬沒想到”,萬科和萬達聯手,正式啟動強強聯合、合作開發之路,這也意味著,房地產企業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過去,合作開發時代到來。
在土地價格上漲,建安成本上升,開發商需要快速回籠資金有備無患的當下,單打獨斗已經過時,合作開發,最大化地利用相互之間的資源優勢成為未來房地產市場發展的主流。早在多年前,萬科進入東莞不久,就和東莞本土開發中天地產開啟了合作之路,多年過去,兩大開發商在東莞合作開發了多個樓盤,一家利用本土資源優勢拿地,一家利用開發和銷售的優勢賣樓,降低成本,達到利潤最大化。
而為了做大做強,東莞本土品牌開發商紛紛走上“抱團”合作開發之路,對抗外來品牌開發商帶來的壓力,2011年包括東莞龍頭企業光大地產在內的23家東莞本土房企打造東莞地標式建筑民盈山智慧城,隨后13家民企抱團成立邦聯公司“掘金”南城總部基地。還有由東駿地產、南峰地產、東莞市興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漢邦集團也是本土民企“抱團”合作開發的一個嘗試,從漢邦集團三家本土民企的合作方式可以看到:有的手上有土地,有的擅長融資,通過互通有無,來達到順利建設開發,以最短的時間和精力獲得最大利潤的目的。
不過,選擇合作伙伴和開發方式仍然是許多本土房企要面臨的難題,對于目前較常見的本土開發商幕后拿地,外來開發商利用品牌銷售的合作模式,一名資深房地產業內人士評論,如果是在合作當中學到技術,再自行開發,還可以說是提高了專業水平,如果只是提供土地資源,那么自身的品牌反而會被弱化,恐怕只會成為外來品牌開發商的附屬。
筆者認為,在外來品牌開發商絕對的實力面前,本土開發商要順利地生存下去,除了進行抱團“合作”,還需要學習專業知識,快速提高技術水平,擴大自己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