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購買面積與實測面積出現誤差,就看你好不好彩了……
近日,已經收樓了一段時間的張小姐接到一紙通知,要補交房款。張小姐購買的是番禺一套130平方米左右的單位,去年下半年收樓,通知稱,因她的房子實測的套內面積比銷售合同上的面積多了0.7平方米,按照購買時的樓價來算,要補交1萬多元。而最讓她納悶的是,與自己住在同一棟樓、相同戶型的幾個鄰居,雖然大家購買時面積都相同,但補差價時卻很不相同,有的補得多,有的補得少,與她隔了幾層樓的一戶人,甚至還不用補差價。為什么同一條梯、同樣面積的戶型,實測面積會相差如此之大?
與張小姐不同,李小姐買的是位于荔灣區的一套建筑面積94平方米的單位,實測建筑面積95平方米,套內面積減少了0.4平方米,這樣她反而獲得了7000多元的退款。對于張小姐遇到的這種情況,據業內人士解釋,雖然同一個戶型在設計圖紙上面積相同,但是因施工誤差,受樓盤外立面造型不同,陽臺、露臺計算方式不同等原因影響,出現這種情況并不奇怪。
“面積誤差3%”是條分界線
簽約所購買的戶型面積與房地產測繪所最終的測量結果兩者若存在差距,就會出現要補差價的情況。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出賣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內建筑面積或者建筑面積與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面積不符,合同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以下原則處理:
(一)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在3%以內(含3%),按照合同約定的價格據實結算,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二)面積誤差比絕對值超出3%,買受人請求解除合同、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的,應予支持。買受人同意繼續履行合同,房屋實際面積大于合同約定面積的,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由買受人按照約定的價格補足,面積誤差比超出3%部分的房價款由出賣人承擔,所有權歸買受人;房屋實際面積小于合同約定面積的,面積誤差比在3%以內(含3%)部分的房價款及利息由出賣人返還買受人,面積誤差比超過3%部分的房價款由出賣人雙倍返還買受人。
這其中,就有“建筑面積”和“套內面積”兩個概念,如果按照建筑面積計算房屋單價顯然要少過按套內面積計算單價,所以在實際操作中,通常看到的是以套內面積核算的單價來補差額,尤其是面積增加需要買家補差額的時候。
誤差過大可要求測繪所復核
人們一般認為,同一面積戶型如果補差價時也應該相同,但像張小姐碰到的情況卻是很常見。資深工程師秦先生告訴記者,雖然圖紙設計上同一種戶型面積相同,但是建筑施工畢竟不是機械化標準操作,施工會產生一定誤差,比如墻體批蕩厚薄,一般誤差在1%~3%左右,因樓盤外立面造型的需求,可能也會產生陽臺、露臺造型不一,出現同一戶型卻面積不同,而且同一樓層其他單位的不同也會導致該戶型面積的變化,所以出現面積誤差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目前,測繪部門給出的面積還是相當權威和可信的,因為有預測繪和實測兩個步驟,而且并非一人操作,而是由多人反復核對的,測繪圖紙尺寸精確到厘米,如果有疑問可以自己根據圖紙測算一下。
在發現實際面積與合同面積有較大出入時,如果購房者對于測繪需要咨詢或者對測量結果有疑問,可以向廣州市房地產測繪所進行咨詢或提出申請重新測量。據廣州市測繪所工作人員介紹,購房者可以先用圖紙測算,并發現有哪一條邊長出現誤差這樣的錯誤,就可以到窗口申請復核,若面積的誤差值在公式計算限差值之內的,不接受復測申請。
此外,申請復測費用要自己承擔,費用是根據房屋面積大小確定,房屋面積50平方米以下的,每宗80元;100平方米以下的每宗120元,大于100平方米的,每超過100平方米加收40元,比如130平方米左右的面積費用在16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