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大興瀛海一宗宅地吸引了11家競標主體參與角逐,經過72輪競爭之后,旭輝地產以2.25億元的總價和配建12600平方米自住房的代價摘得該地塊。該宗地的成交打破了北京50天土地市場零成交的局面,同時也拉開了大興8宗地陸續成交的序幕。時隔5天之后,6月30日,大興龐各莊地塊再度引發爭搶,最終被旭輝聯合體以24.1億元的價格和宅地全部建限價房的代價收入囊中。業內認為,大興相對較高的去化速度和發展前景吸引了眾多房企廝殺,這些地塊的供應將為大興創造出更多的新興板塊,為購房者提供更大的選擇范圍。
大興宅地引“廝殺”
“斷頓”50日之后的房企爭奪異常激烈,6月25日,大興一宗體量僅為18958平方米的宅地吸引了11家競標主體參與競爭,最終旭輝地產勝出。根據招標文件,大興區瀛海鎮姜場村02-1-1地塊東至東區環路,南至府前街,西至國有用地邊界,北至規劃用地邊界,是一宗居住用地,掛牌出讓起始價為1.5億元。
對于該宗地最終的成交價格,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刨除自住房,本地塊剩余的商品住宅只有6358平方米,即使按照100平米的中小戶型計算,也只有60套左右。平均商品房部分樓面價在1.6萬/平方米左右,未來按照正常的商品房建安成本計算,成本售價在3萬/平方米左右。目前區域內的商品房成交價格在2.5萬/平方米左右,但距離區域不遠的亦莊河西區,整體均價已經接近3.5萬/平方米,而未來本地塊周圍將有多地塊出讓,可能再次成為一個改善型住房的扎堆區域。
張大偉還表示,該宗地是區域內系列土地供應的開始,獲得本宗土地,有利于企業在區域內繼續拿地整體開發,所以競爭激烈。
5天之后,激烈的“肉搏”再度上演,大興區龐各莊鎮PGZ01-01、PGZ01-02地塊(原龐各莊鎮鎮區改造項目1號地部分地塊)F3其他類多功能、F2公建混合住宅用地(配建“限價商品住房”)進入現場競價。截至網上報價結束時間,該地塊共獲得了12次網上報價,包括恒大、中駿、富力、碧桂園、萬科、興展、k2、旭輝永同昌天恒聯合體以及首開保利聯合體等競標主體均亮相競標。最終,經過84輪競爭之后,旭輝聯合體更勝一籌,以24.1億元的價格和宅地全部建限價房的代價摘得。
區域多宗地待出讓
根據北京市國土局的公告,包括近日成交的大興地塊,北京在斷頓50日之后共推出了11宗地塊,其中,房山區占據兩宗,1宗位于豐臺區,剩下的8宗均地處大興區,其中5宗住宅用地。
另據亞豪機構統計,2015年前4個月,大興區僅實現一宗土地成交,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該區域開始進入集中推地階段。從具體地塊情況來看,由于大興區的成熟板塊黃村與天宮院都已近開發完畢,土地出讓開始轉向更為偏遠的采育、龐各莊、瀛海等板塊。
亞豪機構副總經理任啟鑫認為,目前掛牌出讓中的黃村地塊,雖然是商業用地,但由于該區域住宅社區已成規模,且多已入住,對商業配套的需求較為渴望,因此黃村商業地塊也將受到較大關注。從歷史成交來看,該區域商業地塊成交也曾創出高價,2014年4月泰禾取得的兩宗黃村多功能用地樓面價就高達20000元/平方米左右,而本次掛牌的大興區新城北區DX00-0301-6001地塊的起始樓面價僅為8171元/平方米,預計將以高溢價成交。
事實上,北京的城市建設用地在逐步縮減。“隨著北京房地產市場近十多年的快速發展,不僅城區土地已逐漸消化殆盡,就連郊區部分板塊也已逐漸完成規模開發,例如大興黃村、房山長陽等。由于土地的不可復制性,未來可供房地產開發的土地資源不斷減少,因此從長期來看,北京土地供應將出現不斷下滑的趨勢。而由此造成的部分土地價格高企,也將大量資金不足的房企拒之門外。”任啟鑫說。
大興銷售走好吸引房企進駐
對于房企的爭搶,業內人士稱,土地供應的稀缺與大興區去化前景的良好是該地塊受到追捧的主要原因。
據亞豪機構統計,大興區推出的8宗土地當中,只有一宗位于較成熟的黃村板塊,其他僅位于采育、瀛海、龐各莊等偏遠板塊。不過由于土地供應的稀缺,因此這些原本較為偏遠板塊的宅地也成了“香餑餑”。
另外,大興區域的整體發展和良好的去化前景也讓房企信心滿滿。據亞豪統計,今年以來,大興區純商品住宅成交出現梯次走高現象,整體價格也基本保持上漲勢頭。大興成交走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區域內有多個板塊集中進行住宅開發,包括亦莊、舊宮、黃村、天宮院、孫村,剛需、改善、高端多類住宅產品齊頭并進,大興區多組團開發、多產品供給的特點,購房客群的覆蓋面更廣,因此成交量穩步提升。另一方面原因則是由于大興區住宅開發的規劃較為合理所致。大興雖然形成了多個住宅組團,但每個住宅組團中在售項目并不多,供地的相對分散令每個住宅板塊的人口居住密度并不高,整體的居住舒適度也就因此得以保障。在這樣的合理規劃下,大興各板塊的購房需求都較為穩定,所以區域成交量才能夠平穩上升。
密集出讓帶動板塊發展
區域快速去化吸引著房企的同時,密集出讓的土地或將給大興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據任啟鑫介紹,當前大興亦莊、舊宮、黃村、天宮院等傳統居住板塊的在售項目多已進入銷售尾聲,大量項目已經入住,大興的住宅供地也開始轉向此前住宅開發量較少的新興板塊。這樣的供地特點有利于區域引進多家房企,形成組團開發,將會迅速改善升級區域的整體發展狀況。同時,新興板塊一旦拍出高地價,對于當前交通、生活配套相對完善的傳統板塊在售項目的銷量也將形成促進作用,進一步推升區域樓市的回暖勢頭。
張大偉表示,從大興集中供應看,大興區的住宅類土地供應依然不多。2013年來,大興區供應帶有住宅屬性的土地合計18宗,占全市比例為11.43%,其他區域的土地供應更加稀缺,對于大興來說,8宗土地將在明年給區域內帶來集中供應量,緩解市場供需矛盾。
■相關
北京上半年土地市場685億收官
京華時報訊(記者桂瑰)在大興兩宗地以33.8億元的價格成交之后,北京上半年的土地市場以685.49億元收官。另據中原地產統計,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百強城市上半年的土地收入銳減,合計總出讓11813宗土地,成交土地出讓金7021.7億,同比2014年同期的10890億下調幅度達到了35.5%。從四大一線城市看,土地出讓金也出現了明顯的減少,合計出讓金在2015年上半年只有1655.64億,與2014年同期的2605億下調了36%。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供應減少是全國主要城市出現成交減少的主要原因,包括北京等主要城市,雖然出讓土地大部分成交溢價率非常高,但因為掛牌土地明顯減少,造成了土地市場的降溫。“從北京市場看,土地供應 不多,2015年上半年是有史以來供應量最少的一年之一,從商品房住宅的供應量看,1.5萬套的供應量也是歷史最少的半年。這種情況下,只要出現土地供應,必然會有熱搶,即使過去大家認為的非熱點地塊,非熱門屬性地塊上,也有熱搶出現。”
在張大偉看來,北京商品房市場不論是住宅,還是商住類物業都已經畸形化,房企搶地導致的樓面價上漲,超過了購房者需求的上漲幅度,這種情況下,在未來樓市都有可能影響市場變化。
值得一提的是,房企回歸一線的態勢愈發明顯,在大興龐各莊地塊的競標中,出現了另外一家南方名企面孔——碧桂園。亞豪機構郭毅表示,雖然首秀失敗,南方系知名房企紛紛進京,說明北京住宅市場對于開發商來說仍然具備較大吸引力。在全國樓市整體進入“慢行道”之際,北京基于其政治經濟因素成為為數不多的能夠繼續保持上漲動力城市之一,因此也吸引了大量外地房企的進京;除此之外,基于土地成本的上升,未來北京市場豪宅化的傾向已非常明顯,而豪宅產品對于品質的要求更甚,因此擅長精耕細作的南方名企此時進京也有其特定考慮。
京華時報記者 桂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