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布倫特油田于20世紀70年代發現,從那時起,以這個油田命名的布倫特原油就成為大多數石油定價的全球基準。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9月7日報道稱,第一款布倫特期貨于1988年推出,作為商人和煉油廠緩和動蕩的價格波動、穩定市場的手段,它日益被中東生產商和全球最大的消費商美國所控制。
報道稱,最初,該合約只包括北海布倫特油田的低硫輕質原油,后來拓展至該省15個不同油田不同種類的高質量原油。現在,該合約包括來自四個油田的原油:布倫特、福蒂斯、羅斯伯格和埃科菲斯克。
盡管北海英國一側的石油產量下降,且布倫特油田本身也接近停止使用,但是該合約依然用作全球約2/3石油的定價指南。那里的石油質量很高,使其成為提煉成高質量柴油、汽油和其他石油產品的理想原料。由于它主要由船只運送,也能很容易分配到全球任何地方。盡管它在全球實際供應中僅占100萬桶/日,而全球需求為9200萬桶/日,但布倫特原油依然是可貿易石油中的王牌。
報道稱,不過,下個月即將有一個新的全球性原油期貨合約出現在市場上,布倫特原油作為全球最受歡迎基準的地位可能很快受到挑戰。據信中國正在策劃布倫特原油及其表親西得克薩斯中間基原油的沒落,因為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試圖對其主要能源來源的定價獲得更多控制權。中國最早將于下個月推出自己的全球原油合約。與布倫特原油和西得克薩斯中間基原油不同,新合約將以中國的人民幣而非美元定價。
新合約將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交易,與現有的全球基準一爭高下,交易商已經在討論新基準可能會取代現有的原油期貨合約。
報道稱,新合約的推出也反映出北京對全球能源和農礦產品市場的影響力增加。中國現在已成長為繼美國之后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者。隨著大量人口渴望獲得中產階級生活方式,例如擁有一輛家庭轎車,該國與美國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英荷殼牌石油公司等石油企業計劃在中國開設數百家加油站,以滿足該國蓬勃發展的交通領域需求。
鑒于中國現在已經在原油實際市場上成為了主要力量,發展出期貨合約是合情合理的未來步驟。
報道稱,為了實現過渡,中國政府已經打下了基礎,部分放開了石油市場,首次允許該國獨立煉油廠進口石油。這給布倫特原油和倫敦繼續維持全球石油期貨中心的地位施加了更多壓力。
報道稱,目前預言布倫特期貨末日到來或美元在石油貿易上的作用終結依然為時尚早,盡管如此,中國新原油合約預示著更大重心轉向了亞洲。(編譯/魏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