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許多70后80后大學生通過兼職、勤工儉學等方式賺取學費、生活費不同,現在90后一進入大學,就開始借助互聯網方式,管理自己的生活費。
近日,阿里巴巴旗下理財平臺螞蟻聚寶發布了《2015年大學生理財報告》。數據顯示,在開學前三周時間里,共有109萬90后大學生開始使用余額寶,越是臨近開學,開通人數越多。
記者隨機抽查浙師大一個新生班級,接近半數以上大學生開通余額寶,存入里面的生活費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而在高年級,大學生通過互聯網進行理財的方式更多樣化。
浙師大大三男生
理財賺到了兩年的學費
浙師大人文學院大三男生小林,大二大三的學費都是通過理財賺到的。
理財首先要有本金。小林說,因為爸媽對他比較放心,一進大學就把4年學費一起給他了,加上生活費、壓歲錢,大一時自己手頭上就有5~6萬元錢了。
小林進行了多元化的投資。經過一個親戚介紹,他把其中一部分資金放到了一個P2P網貸平臺;自己又拿出一部分買了基金定投,還有些零花錢放到余額寶。
今年上半年,股市紅紅火火,小林也拿出一部分資金入市。“前面賺了一點,后面基本上又賠回去了。本來放進去的錢就很少,主要是為了學習一下。”小林說。
現在很多學生都會辦信用卡提前消費,小林也辦了1張,他說辦信用卡是為了更好地理財,不會像有的同學沒節制地花錢透支。
從大一開始,他就養成了記賬的習慣,基本上數額超過100元的收支,他都會做記錄。
另外,他的手機上還關注了好幾個理財微信公號,平時也會看看,或者去聽聽學校的理財講座。
當然,他也會利用假期時間去做一些兼職或實習,盡管賺的錢并不多。“其實通過合理理財,自己掙學費也并不難。”
當然,理財總是有風險的,小林的同學有投資黃金、進軍股市的,“虧得很慘的”也有。
案例
浙師大學生
全校一年理財收入超100萬元
對于不少90后來說,邁入大學校門,意味著自主打理財富的開始。
●螞蟻聚寶數據顯示,在全國2500多萬在校大學生中,超過35%的人在過去一年嘗試了互聯網理財;而且超過萬人過去一年的理財收入在4000元以上。
●這些高校中,浙江大學的學生理財成績最好,過去一年,全校僅通過螞蟻聚寶平臺的互聯網理財產品,收入就高達1069萬元,成全國財商最高的大學。
●而包括浙師大在內的省內其余6所大學,過去一年的互聯網理財收入也都超過100萬元。
數據
大學生理財不在賺錢
重點是培養理財意識
浙師大法政學院公共經濟學博士郭金喜分析,現在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的大發展,使得理財的資金門檻、操作門檻都大大降低,理財更加方便。
大學生較早學會理財,是件好事,不僅能讓財富增值,還可以更好地規劃未來。
哪些投資方式適合學生?郭金喜認為,這得因人而異。有些同學風險偏好弱、精打細算,適合銀行儲蓄、余額寶、基金定投等風險比較小的理財方式。
而對于風險偏好強、承擔風險能力較高的同學來說,可以嘗試一下股票。可以鍛煉大學生的理財能力,增加對社會經濟脈搏的感知,不過也要注意把控風險。
近期非常流行的“P2P”網貸,郭金喜建議大學生要謹慎。“P2P網貸平臺良莠不齊,風險也相對高,如果投資一定要選擇一個正規平臺。”
“大學生理財,重點并不在賺多少,而在培養理財意識,獲取理財經驗。”他建議,大學生平時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積累一些理財知識,為日后工作投資打下基礎。(錢江晚報通訊員 胡哲斐 記者 朱浙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