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貶值也是西方媒體近期的頭條話題,比如英國《金融時報》8日報道,“一些災難預言者現在預計,隨著資本外流加快和中國公司持續平掉做空美元或做多人民幣的套利交易倉位,人民幣貶值3%將很快引發更大幅度的貶值。”報道稱,8月中國外匯儲備減少了940億美元,表明中國政府加大了匯市干預力度,以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外匯儲備從3.65萬億美元下降至3.554萬億美元,但減少程度并不會給中國的資產負債表構成直接威脅。“INVESTOPEDIA”網站8日稱,美國議員經常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實際上,人民幣自2005年以來與美元的比價已經高估了30%,“可能很少人知道上個月中國央行將人民幣貶值的舉動是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歡迎的”。
美國CNBC電視臺網站8日稱,繼周二公布的進出口數據,中國還將在周三公布通貨膨脹率、周日公布零售數據、工業產值和固定資產投資數據。
對中國經濟表示樂觀的顯然不止是即將在11月初訪問中國的法國總統奧朗德。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謝欽7日表示,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情況的可能性并不大,因為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經濟發展潛力大。低通貨膨脹率能使中國央行更容易確定刺激經濟政策,從而保障中國經濟穩定增長。
“比起中國,歐洲更令人擔心”,德國《經濟新聞報》8日引述德國貿易協會主席伯爾納的話說,歐盟正在分崩離析,歐債危機風險依舊。而中國現在遇到的“只是一個挫折”,他表示也許中國不會有以前那樣難以置信的增長,但也不會像其他國家那樣糟糕。
【環球時報駐韓國、日本、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萬宇 藍雅歌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向莉 馮國川 柳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