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的港媒報道指出,截至9月中旬,長實地產在香港銷售總額已超過250億港元,累計售出逾3100戶,提前完成全年目標,有望突破去年全年成績。
長實地產執行董事趙國雄表示,今年250億港元售樓目標已經達到,現時無意上調全年售樓目標。
長實地產今年在港推出多個全新項目,包括致藍天、峻瀅II及悅目已經清盤,成交單位達2736戶,三個項目合計套現近195億港元。
在忙于套現的同時,長實地產并未有購地的動作及計劃。
重組之后忙套現
8月25日下午,長實地產遞上了長和系資產重組以來的首份中期報告,根據港交所披露,今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上升22%,至68.9億港元,而在業績報告中展望未來中,李嘉誠似乎顯得對業績并不算特別滿意,他“預期下半年的整體業績將較上半年為佳”,兩地物業市場將維持穩定,只是長遠發展方向將繼續由房屋政策所主導。
不過,從長實地產的半年報告中可以看出,公司似乎開始對市場抱有畏懼心態,在李嘉誠的展望未來一欄中,兩次提到“如無不可預見之重大不利發展”,公司業績可保持平穩,重組后的長實地產發生了什么,讓公司對可能發生的“黑天鵝事件”顯得憂心忡忡呢?
一名原本分析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的分析員對日報稱,由于公司認為長江和記實業的分析價值不如長實地產,已經調派他去分析長實地產,自從6月3日長實地產掛牌以來,關于長實地產的分析報告及新聞都絡繹不絕。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部分析員馮宏遠對本報記者稱,房地產一直都是可以獲得較高估值的產業,過去長江實業旗下的產業范圍極廣,作為大型綜合性企業,長江實業的估值有一定程度的折讓,但在重組以后,將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的地產業務合并在一起,可以令公司獲得更好的估值。
不過,恰逢香港股市非常低迷,李嘉誠旗下的地產板塊并沒有獲得市場的認可,9月22日,長實地產的收盤價為58.95港元,與上市價70港元相比,公司股價已經兩個月下跌了25.4%。
盡管長實地產上半年在香港有好幾個大型賣房項目,但上半年公司的物業銷售收益還是同比下跌了18.5%。
不過,在上半年在一個月內賣掉大型樓盤“致藍天”后,長實地產下半年的新賣樓計劃開始啟動,而每一次長實有新樓盤推出,都能造成一股瘋搶潮。
同時長實地產今年所推出的豪宅銷售亦不俗,8月初推出的維港星岸,至今累售逾100戶,套現近26億港元。作為整個紅磡最貴的房子,維港星岸的折后價格在每平方尺1.9萬至3.55萬港元之間,比同區房價貴了30%左右,但看房的買家也異常爆滿。長實地產董事郭子威稱,此次購房熱潮中,涌現了一批內地“土豪”,內地客戶占到總數超過10%,同時購房客戶中,有30%為投資者。
雖然長實地產今年銷售成績提早達標,但其推盤步伐并未減慢。據悉,長實地產旗下馬頭角君柏以及元朗世宙兩個項目分別主打大單位及上車戶。發展商早前表示,兩盤預售獲批后會隨即推出,其中世宙售樓收益預計可達數十億港元,君柏亦估計有70億至80億港元。
上述兩盤預售未批時,長實地產目前續推紅磡維港星岸,項目本周將加推新品,市值約25億港元,繼續套現。
少拿地
而在高速賣樓套現的同時,長實地產卻鮮有拿地,8月7日,香港特區政府推售位于元朗牛譚尾新譚路的住宅地塊,有港媒報道,現場見到長實地產入標,這塊住宅地塊的占地面積約9.4萬平方尺(約8736平方米),最高可建筑面積為4.5萬平方尺(約4182平方米),市場估價大約2.7億至4億港元。
但這一次入標實際上是今年以來長實第一次出手拿地,且不說成功與否,在近3年以來,長實僅僅成功奪得深水埗海壇街一塊地皮,這與過往長實進取拿地有很大差距。
李嘉誠在今年6月份出席長和股東會后曾經承認,集團近來不論在內地還是香港,買地的活動都相對較少,不過他稱,長實買不到地是因為超出集團預算,直言要計算“面粉價”及“面包價”,“如果面粉貴過面包,當然不買,要為股東爭取利益”。李嘉誠強調,長實買地需要符合集團預算及商業原則,如果超出預算只能采取觀望態度。
長實地產在剛公布的半年報中稱,期內公司繼續尋求機會購入具發展潛力的物業及農地,部分物業及農地現在正進行不同階段的規劃設計及作出有關申請。
而長實地產上半年報顯示,公司在香港還有7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而內地仍有1380萬平方米,海外也有4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
摩根大通近日發布報告稱,長實地產開始專注于提高回報率,隨著公司中內地的低地價成本,加上在香港近日的土地儲備活動不多,有助于維持香港業務的高毛利率。該行維持長實地產“增持”評級,目標價84港元。
如需供稿、商務洽談、機構合作,請撥打金融界房產熱線1381794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