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目前房地產市場復蘇還很脆弱,仍主要處于“去庫存”的調整階段,新開工和投資下滑趨勢尚未扭轉,三、四線城市和局部地區的房地產市場更是面臨著嚴峻挑戰。不僅如此,脆弱復蘇下市場分化還可能誘發“虹吸現象”,加劇局部地區困難。無論房地產投資、新開工還是購置土地指標,都顯示房地產市場仍處于疲態。報告認為,造成目前“弱復蘇”狀態的原因,主要是房地產市場的庫存水平過高。
與此同時,一線城市9月的成交數據也是喜憂參半,其中上海、廣州成交喜人,9月上海住宅成交量同比上漲62.6%;廣州截至9月30日,網簽住宅7939套,較去年同期大漲72%。同時,北京純商品房成交量環比下跌超過兩成;深圳一、二手住宅成交更是不足1.4萬套,這與上半年一度突破2萬套的成績相比,出現了嚴重的下滑。同時,與8月環比,同樣呈現下滑的走勢。對于北京、深圳樓市成交的下跌走勢,業界認為,北京成交下滑與股市下挫及通州限購有關,但深圳的成交下跌則是瘋狂過后的理性回歸。
有市場人士認為,對于后市不宜盲目樂觀。“偉業我愛我家”副總裁胡景暉認為:“樓市的量價關系有2~3個月的滯后性。交易量先起來,價格再漲上去。交易量跌下來,房價上漲的動能就不足了,因此,明年的價格走勢,還要看整體的宏觀經濟環境、購房需求、貨幣政策等,未來不太具備像2003年后房價大幅上漲的條件。”廣州樓市走向如何?有房企營銷人士直言:“金九”業績不錯,“銀十”可期。不過,市場成交并非一片紅火,像廣鋼新城首盤以“2字頭”低開,正說明了市場壓力依舊不小。
記者王荔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