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
南方日報訊 (記者/曲廣寧 實習生/穆玉潔)“由于城鎮化進程一線城市人口扎堆,深圳人均土地面積185平方米,而全國人均土地面積則為7259平方米,深圳僅是全國人均土地面積的2.5%”,第一太平戴維斯華南區市場研究部主管何凌認為,深圳房價之所以這么高是因為土地資源稀缺,深圳人均住宅面積只有28平方米。在原本人均土地面積少的情況下,政府規劃又配備生態綠地97439公頃,占深圳總面積的48.8%,而再加上城市公共的配套商業、交通規劃等,土地開發已沒有更多空間。
日前,國際房地產服務機構第一太平戴維斯發布專題報告《土地稀缺給深圳帶來了什么》。報告稱,截至2014年,深圳已開發建設用地為96831公頃(占99%規劃建設面積),距2020年規劃用地還有769公頃。深圳市仍有建設用地指標盈余,剩余可開發用地6180公頃,但多位于非中心區,中心區的建設用地指標非常緊張。
“深圳未來土地開發要致力于城市更新,這將成為深圳土地供應的最主要來源。福田、南山、龍崗、寶安、羅湖等達到或超過規劃土地開發率的區域,城市更新活躍度最強。”何凌表示,深圳未來的城市更新將主要集中在住宅用地更新。據悉,深圳市2011年-2015年住宅用地占比64%,商業占比19%,工業土地占比17%,而今年以來政策扶植新興產業,城市更新中工業土地逐步增加,已經超過商業土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