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宅無疑是2015年北京樓市最大的亮點,五環內但凡拍出一塊住宅用地,幾乎都成了潛在豪宅供應。據中原地產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五環內北京商品房住宅簽約均價達到了52499元/平米。五環內全面豪宅化的趨勢已經日益明顯,難道普通剛需族、剛改族置業就無緣五環內了?也不盡然。本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五環內多數新房產品走向高端的背景下,五環內的二手房、自住型商品房成為剛需族扎根五環的重要補充產品。剛需族如何把自己的家安放在五環內,應該關注哪些樓盤、哪個區域的二手房以實現自己的置業夢呢?看看我們的記者推薦吧。
□自住房
切實補充中低價位房源量不足
“自住房制度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緩解商品房價格漲速過快,剛需購房者一房難求的局面,而從實際市場效果來看,也確實達到了目的。”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說。
自2013年11月,北京首個自住房——恒大御景灣開始網申,北京市住建委首創的自住型商品房這一住宅類型,至今已面市兩年時間。亞豪機構統計數據顯示,兩年時間里,北京共推出54個自住房項目,可供應5.4萬套自住房。自住房推出兩年來,對北京樓市形成了巨大影響,特別是在北京房價不斷上漲的背景下,自住房的推出,為眾多剛需購房者提供新的購房產品。
據亞豪機構統計,目前北京推出自住房項目最多的三個行政區是朝陽區、大興區和順義區,分別推出了10個、9個和8個自住房項目。而從供應套數前三甲的行政區來看,則分別是朝陽區、通州區和門頭溝區。朝陽區10個項目可供應自住房13308套,通州區4個項目就可供應6709套自住房,門頭溝的6個項目累計可供應6384套自住房。
這三個區域的在售商品房現象均呈現中高端化趨勢,極為缺少中低價位的剛需項目。其中朝陽區的純商住宅在今年的成交均價達到創紀錄的49024元/平方米,區域內已沒有低于4萬元的純商住宅,自住房22000-28000元/平方米的定價水平補充了剛需匱乏的窘境,因此,雖然供量大,但需求同步高漲,兩年累計下來自住房的成交量也高達11697套,在各行政區中排名居首。
門頭溝區與朝陽區的情況極為近似,純商住宅普遍在35000元/平方米以上的價格水平與自住房18000-22000元/平方米的限定售價形成了鮮明反差,自住房成為門頭溝剛需客群的首選。
郭毅認為,由于部分自住房體量較大,分批供應的原因,兩年時間里,實際取得預售許可、推向市場銷售的自住房一共4.2萬套,與同期10.9萬套純商住宅(不含自住房及保障房)相比,自住房供量相當于純商住宅的38.4%,切實起到了補充中低價位房源量不足的作用。
>>置業建議
郭毅認為,自住房還應盡早申購,今年成交住宅用地中僅有6宗配建了自住房,所以從長期趨勢來看,自住房的供給量仍舊稀缺,因此對于剛需客群來說,還應盡早申購,防止錯過時機。特別是今年推出的自住房中,很多都是位于東五環、西三環四環周邊,位置條件較好的項目,與商品房的價差也比較大,值得出手購買。
□新房
五環內市場豪宅化
不少剛需在五環內的新房面前望而卻步。
據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截至10月底,北京商品房住宅五環內簽約為4315套,簽約均價達到了52499元/平米,從最近6年的五環內商品房均價可以看到,整體市場一路走高,從2010年的3萬上漲到目前的5萬+,北京五環內市場已經進入高端化。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受供地郊區化的影響,五環內可售商品房住宅已經從過去的2萬套以上下調到現在的1萬套左右,剔除其中的部分無效庫存,實際五環內可售住宅非常少。“預計未來北京五環內的高端化區域將依然延續,從北京今年出讓的土地看,五環內基本地價都超過區域在售房價,包括前期豐臺7.5萬元/平米的地王,預期未來新宮等地王還將影響市場預期。”張大偉說。
事實上,地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來一段時期房價的走勢。亞豪機構副總經理高姍表示,三環內已基本無新增宅地,五環以內的宅地供應目前也多集中在南城區域,其中三四環之間也屬于稀缺程度較高的區域,樊家村地塊的樓面價甚至高達7.5萬元/平方米;四至五環屬于次稀缺,樓面價多保持在4萬元-6萬元/平方米;五至六環供應雖然相對較多,但優質地塊也曾拍出4萬元-5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即便是六環以外,實際樓面價也逐漸邁向萬元大關。由此可以看出,未來北京單價6萬元以上的豪宅區域將逐漸從四環內擴展至五環周邊,六環以內新拍出地塊的樓面地價基本上都超過了3萬元/平方米,未來的六環以內新房市場的價格水平將整體抬升。
>>置業建議
對房企的品牌、居住環境、房屋新舊等有要求的剛需購房者可以考慮在五環內“淘”新房,雖然不少新樓盤新社區的教育配套等沒有較老社區的好,但在生活舒適度、物業服務等各方面要略勝一籌。
雖然五環內地價和房價都在攀升,但并不意味著剛需買不到任何樓盤。其實,仔細找找還是有的。據記者了解,目前五環內還有一些銷售單價和總價能被剛需族接受的項目,如東亞·五環國際、國韻村、天恒金融街公園懿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對象。建議購房者根據自己的需求,多看房,多比較,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二手房
九成交易都在五環內
由于新房市場的鮮少供應,五環內普通住宅的成交主力已經逐漸讓步于二手房。據中原地產提供的數據顯示,北京2015年截至目前成交二手房套數已經高達15.8萬套,遠超去年全年,也是同期商品房住宅的接近3倍。其中,90%的二手房交易基本都發生在五環以內。
根據鏈家研究院統計,10月北京二手住宅網簽量13882套,環比下降19.6%,同比上漲57%。鏈家研究院李巧玲認為,10月網簽量環比降幅較大主要是受國慶假期影響,雖然北京二手住宅網簽量在7月達到高峰后便保持回落趨勢,但10月鏈家實際成交量環比仍增長11.6%。
另據統計,10月鏈家日均新增客源量環比上漲8.7%,日均新增房源量與9月基本持平,新增需求量大幅上升,預示著未來可能會出現成交量回升現象。而從政策層面,10月央行“雙降”之后,需求持續釋放,預計年底兩月市場活躍度不減。
價格方面,10月北京二手住宅成交均價為35676元/平方米,環比下降1.8%,同比上漲2.2%。雖然市場情況如此,但房價仍很難出現快速的實質性上漲。據統計,10月庫存房源中下調報價的房屋占比為72.9%,環比上升4.7個百分點。目前二手房市場仍以換房客戶為主,客戶購房行為較為理性,因此成交均價一直較為平穩。在部分區域,業主心理價位過高、房屋報價過高將阻礙房屋成交,因此,未來下調掛牌價的房源還有可能增加。
李巧玲認為,若刨除結構性因素影響,全市成交均價環比變化處于合理的波動范圍內,整體表現平穩。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全市成交均價同比漲幅較上月有較大幅度的下降。這主要是由于去年“9·30”新政出臺后,改善性需求集中釋放,10月全市
成交均價環比驟然上漲7.4%。而后至今,以改善為主的成交結構維持穩定,成交均價的變化幅度并不大。
>>置業建議
負利率時代的到來,讓房產的投資、保值屬性重新顯現出來。在當前二手房市場仍較為平穩的情況下,客戶的入市積極性也進一步受到鼓舞。地段仍然是目前購房者置業的首要參考要素,因此,與新房相比,更加占據地段優勢的二手房市場熱度不減。來自我愛我家的數據顯示,從區縣成交情況來看,目前66%的二手房交易仍發生在城市核心區,憑借教育、醫療、交通等資源優勢,城六區仍是北京二手住宅的主力成交區域,在遠郊和近郊區縣的成交中,近60%的二手住宅交易發生在昌平、通州和大興三大區,隨著這三個區域各方面配套設施的加速完善,成交占比也在逐步提升。 京華時報記者桂瑰潘秀林邢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