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來,南京樓市保持著較為旺盛的成交勢頭。然而,當許多市民置業安家后,隨之而來的裝修卻帶來了不少問題,著實頭痛不已。
簽了合同,付了錢,裝修公司卻不如期開工,這該怎么辦呢?
到底是誰先違約?
日前,消費者駱女士買了套新房,找到建鄴區某家裝飾公司,并簽訂了裝修合同。想著自己的新房很快就可以裝修出自己心儀的樣子,駱女士滿心歡喜。但是眼看施工時間就快到了,公司設計人員遲遲提供不出設計圖紙,甚至連個工人都沒上門開工。
“我反復催促了好多次,裝飾公司卻一拖再拖。導致我對這家裝飾公司的資質和信用產生了很大的懷疑。”駱女士說。因為實在不能再等了,最后駱女士只好和裝修公司終止合同,并按照合約要求裝飾公司退還她85000元裝修款。但直到終止合同后的3個月,裝修公司都沒有退還裝修款,反而以駱女士違約為由,要求駱女士支付17%的違約金。
裝修公司失信在先
雙方意見分歧很大,僵持不下,駱女士便撥打了12345投訴電話。建鄴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興隆分局的工作人員接到投訴后,第一時間與兩方取得聯系。
了解清楚情況后,工作人員指出,根據《合同法》,“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時,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由于裝修公司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給駱女士造成了損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經過工作人員的調查分析,認為違約方是裝飾公司,而不是駱女士。
隨后,工作人員多次與裝修公司負責人約談,最終裝修公司同意將裝修款85000元返還給駱女士,并支付了1000元違約金。
不能隨意簽訂合同
建鄴區市場監管局興隆分局工作人員提醒消費者,有些裝飾公司為了拉住客戶,給予消費者很大的優惠條件,消費者有時注重優惠條件,盲目簽單,事后后悔。有時裝修公司在簽訂合同時,對于自己的違約處罰很低(千分之一),而對消費者的違約處罰很高(百分之十七),對于這些消費者一定要事前提出異議,千萬不要掉入裝飾公司的陷阱。
簽訂任何合同(協議)時,千萬不要只簽名,要將內容完完整整看清楚,尤其是工程結算方式和支付比例、雙方的權利與義務、違約責任的約定等、對于事先約定好的項目,不能只憑嘴說,要落實到文字合同(協議)里。消費者如果遇到格式合同(協議),也要把事先雙方約定好的內容,寫進合同(協議)其他或備注欄里,便于事后雙方監督與維權。
誤食保質期內霉變蛋糕,獲賠500元
□通訊員 陳榕 白燕金陵晚報記者 林巧芬 傅秀實習生 張雨燦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問題一向是消費者最為關心重視的,然而,現實生活中,當購買到問題食品時,大多數情況下,消費者會選擇與商家交涉退換貨,卻很少有人會要求商家賠償。那么遇到類似情況時,消費者究竟該如何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
一口吃出霉變蛋糕
近日,消費者瞿女士在建鄴區某超市購買了一些散稱的小包裝蛋糕,想著給孩子平時吃吃。沒想到,瞿女士孩子在吃小蛋糕時卻發現蛋糕發霉了。瞿女士立即讓孩子放下蛋糕,對剩余蛋糕進行了檢查。但仔細檢查了所有蛋糕包裝上的信息,卻沒有發現任何異常,連保質期都是在期限內的。這是怎么回事?
如果孩子沒有吃出霉變的蛋糕,出現了問題怎么辦?氣憤的瞿女士拿著購買小票找到超市。“我的家人這些天已經吃了好幾個了,今天突然發現有霉斑,這要怎么辦?”瞿女士生氣地說。超市及時與蛋糕供貨商進行了聯系,供貨商卻說,“雖然瞿女士有購物小票,但是印有超市散稱條碼的塑料袋已經被瞿女士丟棄,沒有塑料袋條碼作為證據,我們概不負責。”
商家賠償500元
對于供貨商的答復瞿女士非常不能接受,明明就是蛋糕本身有問題,怎么就怪到包裝上的條形碼了?雙方僵持不下,瞿女士撥通了12345熱線投訴。建鄴市場監管局莫愁湖分局接到投訴后,立即派工作人員聯系到雙方。
了解情況后,工作人員向供貨商進行了解釋,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最后,經過執法人員的反復勸說和調解,供貨商答應了瞿女士的退貨要求,并給予500元現金作為補償。
建鄴區市場監管局提醒廣大消費者,購物時要保留商家小票,以便權益受到侵害時,能為日后的維權留下證據。若不幸買到保質期內霉變的食品,不用自行扔掉吃啞巴虧,可主動找到經營者溝通解決,或者向執法部門反映合理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