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小區業主因對業委會不信任,上周去區維修基金使用受理中心查詢,竟發現自己是“同意使用”的,筆跡卻不是自己的!記者采訪時,基金使用中心負責人坦承:他們只管基金在使用流程上是否合法合規,屬于行政審核,而不作針對簽名的真假進行真實性審核。該業主表示,將向基金管理中心遞交申請調查報告,同時把小區業委會告上法庭。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南飛
讀者投訴
我的簽名被人偽造了
“我是中央門街道天正湖濱花園小區業主,我和家人從未在《使用房屋維修基金征詢表》上簽名同意使用維修基金,現任業委會提交給鼓樓區維修基金使用受理中心記者的文件涉嫌造假。”近日,揚子晚報接到該小區業主毛先生(化名)投訴稱,今年4月業委會動用業主近500萬元維修基金的事被業主喊停后,他覺得奇怪,動用物業維修基金的法律規定是十分嚴格的,必須要求小區全體業主中的2/3同意。而他不記得今年在哪份小區的報告上簽過字也沒接到過電話。
6月初毛先生帶著房產證和身份證,來到位于云南北路上的“鼓樓區維修基金使用受理中心”,要求調閱天正湖濱小區物業維修基金使用材料。工作人員一番查找,他終于看到自家幾套房產材料上的簽名。不過那名字不是他簽的!毛先生十分驚愕。
業委會
只管去告,并非我們偽造
毛先生回家后立即致電天正湖濱小區業委會主任孫明生。“你沒簽名我們也沒幫你簽,你去告吧!”面對孫明生如此態度,毛先生沒敢懈怠立即走訪幾戶鄰居了解情況。一位鄰居反映,今年春節后,接到天正物業公司短信平臺發出的短信,大體是小區安防設施需要更換,需要動用大家的維修基金;另一位業主回憶,節后去物業取快遞,前臺工作人員遞過來一張表格請他簽名,根本沒時間去看,物業這名工作人員在一邊強調:業主對于封閉大門期待已久,這是用大家的錢辦大家的事。這位業主覺得有道理,就簽了名。另一位業主告訴毛先生,今年他根本沒簽過小區業委會或物業公司送來的任何資料或文件。
顯然,這幾戶鄰居與毛先生一樣,都是被業委會忽悠了,導致后來業委會必須按照維修辦的管理程序,在小區公告欄公示維修基金近500萬元的數額,其多數是用來安裝監控系統設備,業主被激怒了。
中央門街道
業委會應該對此負責
最近幾天,不斷有天正湖濱小區的業主到鼓樓區維修基金中心查詢。記者在中心就親眼看到,4戶業主來查詢,除了一位“棄權”,另外三人都表示簽名是偽造的。
“我們的職責是審核審批基金的使用流程是否合法合規,但對于業委會提交的業主意見是否真實,則沒權力去調查。”該中心一位劉科長告訴記者,最近確實有不少天正湖濱的業主來查詢簽名是否屬實。“中央門街道轄區商品房就有幾萬人,如果個個都來查,我們將無力承擔!”劉科長坦承,基金在使用上存在“誰來審核簽名的真實性”這個管理漏洞,而目前應該把關的是基層政府部門,如天正小區對應的是中央門街道。
記者近日來到中央門街道物業辦。一位牽頭該小區的工作人員表示:“幾百戶業主,我們怎么可能一戶戶去核實?”他說,業委會就是保證簽名真實有效的主體,他們應該負責每戶業主的簽名,像毛先生這樣被造假行為,應該由業委會負責。
律師觀點
如果冒用業主簽名 涉嫌嚴重違法
“根據物權法等相關規定,業委會讓物業公司出面履行自己的職責,搞不清自己的身份和責任,這是程序上違規;維修基金使用非常嚴格,必須超過全體業主中2/3有效簽名,代簽造假現象如此普及,已經違法啦!”記者昨天采訪了房地產專業律師張某緯。他透露自己也去鼓樓區維修基金中心了解過情況,與記者的采訪一致。他認為,既然簽名真實性的核準沒有在法律上被賦予具體部門,那么根據相關法律和法規,街道政府部門作為第三方應該出面調查核實。眼下街道讓業委會核實,涉嫌“亂作為”,業主的權益完全不能保障了。
記者昨天從該小區獲悉,根據相關的法律規定,6月8日,20%業主聯名遞交了申請——要求街道出面召開業主大會,核心就是罷免業委會全體成員。13日下午,街道給業主代表如此回復:請業委會核實20%業主的有效信息,再召開業主大會。對此,張律師表示:兩方面有矛盾,讓其中一方核實另一方的“真實性和合法性”,是個傻子都知道不該這么做。
發起業主大會的一位業主告訴記者:昨天上午業委會也書面回復了他們:“我們將在相應時間內,逐一核對20%業主的產權證和相關信息,再決定是否召開業主大會。”她說,這是想通過曠日持久磨時間的戰術與全體業主死扛到底。
毛先生昨天傍晚致電記者:如果自己的簽名被坐實造假,那么業委會遞交的維修基金動議將在法律上不得通過:別看這400多平米的面積,他不同意,業委會就達不到“面積超過2/3”的法規硬杠杠。為此,毛先生已委托律師向有關部門遞交申請,啟動對天正湖濱業委會全體成員的司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