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余紅舉
150萬元的狹窄過道,10余平方米蝸居售價每平方米46萬元……近期,北京學區房的極端案例頻繁刺激公眾的神經。
6月26日,記者在南昌采訪發現,在各學區劃分地段公布后,甚至有二手房賣主“坐地起價”,雖然沒有一線城市起價幅度大,但是也折射了學區房是南昌市的稀缺資源。
市場價格偏高
南昌紅角洲片區的奧克斯經典小區劃入紅嶺學校,而僅一路之隔的地中海陽光小區劃入南大附小(二部),兩者房價大相徑庭。6月26日,記者走訪嶺口路多個房產中介發現,同一樓層、同一戶型,只因學區不同,奧克斯經典與地中海陽光相比,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至少要少賣25萬元。
同樣在紅角洲,新地阿爾法小區因屬于南大附小、南大附中紅谷灘分校“雙學區”,據銷售人員稱均價達1.8萬元/平方米,比地中海陽光高出至少5000元/平方米。
面對記者采訪時,新地阿爾法小區銷售人員稱:“去年年底推出的400多套學區房,不到一個月就賣完了。沒有做廣告,都是家長自己找上門來的。”
此前不久,上海易居智庫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南昌住房均價未超過1萬元,為9220元/平方米。記者走訪多個學區房樓盤,發現其價格在1.5萬元/平方米上下浮動。
東湖區花園角路是一條有些年頭的老路,青磚墻上、電線桿上,以及房屋過道中隨處可見求購學區房的廣告,類似“全款急購學區房”字樣隨處可見。一名中介告訴記者,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老房子至少要賣1.45萬元/平方米,因為這里的房子是南師附小疊山路校區的學區房。
南昌市民黃女士告訴記者,今年5月底,她看中了鳳凰洲某樓盤的房子,一切談妥后已經準備成交。6月3日,南昌市“小升初”學區公布后,該樓盤納入了師大附中濱江校區,賣主“坐地起價”,要求總房價增加10萬元。
而同樣納入師大附中濱江校區的商聯中心,已成為南昌最貴的樓盤之一,均價達2.4萬元/平方米。雖然國家工商總局公布的《房地產廣告發布規定》2月1日開始施行,要求不得打“學區房”的概念。然而,4米多高的“商聯中心劃入師大附中濱江校區”廣告牌樹立在贛江北大道旁。體驗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400多套住宅已銷售三分之一。不過,記者發現,該樓盤最小面積186平方米,這讓不少家長望而卻步。
同樣超過2萬元/平方米的還有濱江國際、雅頌居等樓盤,其學區劃入紅谷灘實驗學校以及南昌外國語學校等名校。
不過,采訪中有業內人士指出,像新地阿爾法、濱江國際、商聯中心等樓盤本身就定位于高端產品,再加上學區房的概念,自然炙手可熱。
降溫預期落空
去年,南昌市義務教育“零擇校”成效繼續鞏固,不少學生家長通過買學區房這條路,解決上“名校”的訴求。
今年初,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在目前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沖動強烈的地方,根據實際情況,積極穩妥采取多校劃片,將熱點小學、初中分散至每個片區,確保各片區之間大致均衡。文件一出臺,南昌市眾多媒體解讀為“你的學區房可能白買了!”
家住綠地香頌的鄭先生懊惱不已,他本以為文件會給學區房降降溫,沒想到結果出乎意料。他說,年初在梵頓公館看中的一套70平方米的學區房,半年漲了近10萬元。
記者采訪了解到,南昌市“名校”合并普通學校,固然擴大了優質學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更大范圍的房價有所上漲。
2013年,南昌師范附屬實驗小學率先成立教育集團,之后兼并了香溢花城小學等“弱校”;去年,西湖區按照地理位置的遠近,將23所學校劃分為6大學區參與“一校兩部”等試點改革。多個原本不屬于片區內的小區,二手房價格應聲而漲。
以萬達小學為例,其2013年被南師附小兼并,成立南師附小紅谷灘校區二部。當年南昌房地產價格整體出現下跌的情況下,周邊的萬達星城、紅谷春天等樓盤逆勢上漲約3.5%。
期待破解難題
在學區房價格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學生家長的彷徨和焦慮有所升級。普遍的想法是:“現行劃分學區的政策會不會變?”
省房地產協會秘書長李峰認為,學區房較非學區房價格高有其合理性,因為它疊加了優質的教育資源。通俗地講,擇校費用、人情關系成本、學習成本等均反映到房價上,學區房價高說到底與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相關。
業內人士表示,辦好每一所學校,縮小學校間內涵發展差距,是緩解擇校熱、減少“學區房”價格過高的有效途徑。在短期內可以適當調配現有的師資力量,實行輪動機制,讓名校與普通校師資資源定期進行交流,縮小現有各學校之間教育資源差距。此外,在“互聯網+”時代,推動發展遠程教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類似作用。
2014年,南昌縣作為全省11個試點縣,率先實施校長教師交流輪崗,走出了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一步。去年,南昌市教育局在全市推廣了這一做法,把名校長、名教師交流輪崗到弱校,逐步縮小名校和弱校之間的差距。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這一政策目前來看效果還不明顯。
今年南昌市“兩會”上,該市首次提出“大學區”改革,推進中小學校長、老師輪崗制,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化發展。不過,目前省城一些名校的入學政策還是“一個學校對應一個片區”。
家住綠地香頌的鄭先生兒子剛滿周歲不久,雖然離上小學還有幾年時間,他直言:“解決難題關鍵還要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