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今年的成都家具展是近幾年來最成功的一屆。尤其是華東家具業龍頭顧家家居、喜臨門、斯可馨等企業的參展,無疑為成都家具展逐漸“去地方化”趨勢做出了注解。
成都家具展舉辦期間,在會展外圍發生的幾篇報道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喜臨門、斯可馨、顧家家居等企業分別以高管組團的形式,到美樂樂家居網成都運營中心進行參觀考察。而一個月前,家具賣場界“盟主”——紅星美凱龍董事長車建新也率團到此“參觀學習”。大佬們的頻繁光顧,讓據說在當地“格外低調”的美樂樂,儼然成為本屆成都家具展會外圍的“最佳景點”。
為何成為成都家具展外的“最佳景點”
美樂樂家居網曾名不見經傳。據說,同屬家具渠道運營商,美樂樂在成都本地名氣尚不比八益家具城、富森美家居等傳統家具大賣場。
但毋庸置疑的是,美樂樂近兩年的發展勢頭在西部乃至全國家具業都是屈指可數的。有數據顯示,得益于“線上選款+線下體驗”這種新穎的O2O商業模式,美樂樂年均增速達270%。另據媒體披露,美樂樂家居網去年的交易總額為20億左右,其中交易品類主要為家具。此交易額,已超過絕大多數四川本土的家具制造和家具渠道品牌,在全國也穩居前10。
同時令人遺憾的是,雖美樂樂運營中心離本屆成都家具展會不足5公里,該企業卻沒有參展。筆者猜測有兩點原因:
首先,其實歷次家具展主要功能還是招商,而美樂樂的家具實體店以自營為主,并且布局已較為全面;同時,美樂樂已在業內經積累了一定的名氣,參加本地展會的意愿可能并不強烈。
第二,最重要恐怕是美樂樂開始奉行O2O平臺開放戰略,今后在美樂樂家居網及其實體店所出現的家具,更多的將是第三方品牌,參加本次成都家具展的喜臨門、斯可馨、恒林椅業等便先后與美樂樂達成合作關系。因此,不與伙伴爭風,或也是一項重要的考量因素。
但美樂樂的“深居簡出”未擋住一線大佬們的好奇心。家具展期間,這些一線品牌大佬們專程抽出時間先后登門造訪美樂樂,可見其“魅力”不小。
家具業的“神秘國”
對于電子商務公司而言運營中心屬于核心機構,往往能影響采購、倉儲、物流、零售等環節。而美樂樂的運營中心還負責通過網站給實體零售店帶去客流,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先前有家具業內人士到此參觀后傳出的“流言蜚語”,更為此處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我去美樂樂參觀過,我非常震驚。美樂樂整個SEO和SEM的團隊有150個人,我們公司只有15人,所以這是一個巨大的差距。”某知名動漫家居董事長曾這樣向媒體表示。
還有一位曾和筆者一同參觀美樂樂運營中心的老總,在參觀結束后,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我回去就把我們公司的電商團隊解散了。我們才三五個人,人家三五百個人,還是和他們(美樂樂)合作比較靠譜。”
與一位美樂樂內部人士聊天時,筆者了解道,在美樂樂CEO高揚宣布O2O雙平臺開放戰略以來,到其運營中心參觀交流的人員日漸增多,特別是不少行業內響當當的大佬也慕名而來,有的是來“談生意”,有的是“專程來參觀和觀摩的”。
頗為有趣的是,據說不少大佬來后,第一印象是“較為簡陋”。兩層樓的辦公區域,除有會客需要的高管有單獨的辦公室外,其余均是一臺電腦和1米見方辦公格子標配,包括中干、創始人也不例外。
美樂樂CEO高揚曾對媒體用過“節省”來形容公司的基因,并用開店租金、物流成本、規模化生產來舉例。而筆者也是到運營中心實地參觀后,才體味到這種“節省”甚至有些“摳門”的企業文化。
眾所周知,宜家的坎普拉德,沃爾瑪的山姆都是“摳門”文化的代表,我們尚不得而知,這種文化與美樂樂強調的商品“性價比”是否有天然的聯系。但據說,這曾讓不少來訪的貴客頗感意外。
“頻繁造訪”背后:平臺戰略漸入佳境?
如果讓筆者用一個關鍵詞描述美樂樂,這便是“開放”。與美樂樂高管交流時,他們能直言美樂樂的商業模式、企業戰略、成本結構和銷售目標,甚至這些數據能在媒體及網絡上順利查到。而在與家具傳統企業打交道時,對這些數據往往是諱莫如深的。這可能與企業的思維模式密切相關。
這與美樂樂創始人團隊都是IT界的佼佼者,但同時也是家具業的“外行人”。但令人叫絕的是,正是這幫“外行人”主導的家具O2O商業模式創新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僅用3年的時間,便完成了傳統企業往往需要二三十年才能實現的“量級蛻變”,被財經媒體稱為“美樂樂旋風”。
美樂樂今年公布的O2O平臺開放戰略成敗,還待后續數據進行解讀。但從近期喜臨門、顧家家居、斯可馨等家具業大佬登門拜訪來看,該戰略應該是頗受歡迎的。要知道,這三家企業是部分國內主流家居媒體眼中,在成都家具展上出現的為數不多的“主流品牌”。
顧家家居、喜臨門、斯可馨此次登門拜訪后,與美樂樂方面會談的內容,媒體并未做出進一步披露,但或許并非“順便”拜訪這樣簡單。
據悉,近期美樂樂O2O平臺開放戰略已“漸入佳境”,為配合此戰略,近期美樂樂將在成都新開面積為老店10倍的“O2O小型家具賣場”,能容納更多的第三方品牌產品進店擺展。不知這條消息,能否成為業界大佬的密集造訪美樂樂的“弦外之音”?